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也是我国的特色与优势。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已载有专治肿瘤一类疾病的医生称“疡医”。年9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十部门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指出:“在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和优势。”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产生是人的机体处于阴阳失衡,气血、五脏之气紊乱的状态下,外来邪气乘虚而入,破坏了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损坏了人体的物质基础,引起了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病理变化,产生了气、血、痰、毒等病理产物,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肿瘤。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饮食不节(洁)、环境失宜、作息紊乱、压力失调等多方位多因素影响下,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衡,气血失调,“七情”内伤,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日积月累,痰、瘀、毒互结,瘀滞局部而为癌瘤。《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的亏虚是癌变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肿瘤的中医治疗理念十分强调扶正祛邪和平衡阴阳。在顾护正气方面,这是西医无法比拟的。中医药在配合手术、放疗、化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早期介入,全程参与。
肿瘤从一确诊到终末期的治疗,中医都可以参与其中。在不同的治疗阶段,例如在手术后、化疗期间、放疗期间、患者身体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等等,中医都可以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干预。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中医治疗肿瘤主要着眼于以下方向:
1、手术前后。在手术前后配合中医调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对肿瘤患者的气血耗损,从而降低并发症和继发症,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快速恢复。例如,患者术后由于气血不足,肠蠕动减弱,易出现腹部胀痛、大便不通、食欲不佳,术后肠梗阻、肠粘连等也屡见不鲜。在术前通过中医调理、补足气血等,可以大大缩短患者术后排气的时间、减少肠梗阻和肠粘连的发生率,加快病人的术后恢复。
2、放化疗过程中。在放化疗过程中,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有效对抗其毒副作用,使白细胞、血色素等指标有效的保持正常。
3、防止复发和转移。为防止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的患者,在康复期可采用中医调理,多种综合疗法配合。
4、中晚期肿瘤患者。对已丧失手术和放化疗条件的患者,或晚期肿瘤患者,亦可采用中医药直接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除疗效外,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还具有在治疗费用上相对节省、诊治方法简单方便、不影响劳动力、治疗过程充满人文关怀等多方面的优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