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祝贺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
TUhjnbcbe - 2021/6/17 2:37:00
什么原因会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230/6755278.html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圆满成功4月23日至24日,历经两天的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在扬州瘦西湖畔圆满落幕。会议讨论了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治疗进展、各种新的治疗技术的应用,尤其对新兴的肿瘤声动力非药物治疗效果、肿瘤的微环境与康复管理、免疫治疗新进展进行了高质量的讨论。本届年会由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医院承办。会议由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束永前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院肿瘤科主任张西志教授担任执行主席,王理伟教授、季鹰教授、李力*教授、黄俊星教授、凌扬教授、蒋华教授、吴锦昌教授等北京、上海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江苏省百余位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分享了肿瘤复发转移的课题、共同探讨肿瘤治疗的方法,也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4月23日,在束永前教授热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表达了各位对医学学术的促进与敬意后,就正式进入了学术分享的环节。大会以“非药物姑息治疗”为主题,分享了光动力和声动力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胰腺癌的治疗进展,与行业内的医学精英共同探讨肿瘤临床治疗的经验,交流行医心得。

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射频热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低毒、经济的较好的辅助治疗肿瘤的方式”医院王同杉教授分享了“肿瘤热疗进展”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研究进展”。王教授分享了肿瘤热疗的原理、种类及方法,他表示热疗能够增强抗肿瘤免疫,热疗联合免疫治疗的道路任重道远。王教授指出射频热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低毒、经济的较好的辅助治疗肿瘤的方式”,对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王教授重点分享了高强度超声治疗是通过高热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等使靶区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病灶“消融”目的,具有提高免疫、实时治疗、无创治疗、绿色治疗、保留器官,适形治疗六大效果。目前开展了“超声聚焦联合声敏剂治疗、超声聚焦在原发性高血压以及代谢疾病中的应用”和“热疗超生聚焦联合免疫检查点治疗探索”的研究项目,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转移性肝脏肿瘤的消融治疗——“多发转移的消融策略、时机、各种治疗方法的结合,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肿瘤治疗充满我们未知的东西”南京医院肿瘤科范伯强教授分享了“肝转移瘤的消融治疗”,范教授介绍了肝转移形成的过程和局部治疗的方法。通过影像对比生动详细的讲解了消融治疗的适应证、要点、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声动力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声动力治疗属于无创治疗,无治疗禁忌症,可以有效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如今,声动力治疗在肿瘤治疗的研究领域广受欢迎,来自北京声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季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肿瘤声动力治疗技术的研究分享,通过对真实病例的讲解展示了声动力治疗对于脑干肿瘤、神经鞘膜瘤和神经纤维瘤、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肝转移癌、食道癌、细胞癌等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季教授介绍声动力治疗属于无创治疗,无治疗禁忌症,可以有效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彻底激活敏化剂,安全性高,利于在临床推广普及,无治疗副作用,成本低、治疗时间短,无耐受性,简单方便,能够多次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声动力对胰头癌的治疗研究——“胰腺恶性肿瘤治疗前后对比”胰腺癌是世界上最难治疗的癌症之一,在肿瘤领域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据柳叶刀杂志记载,胰腺癌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约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首都医医院、医院李力*教授分享了他对“声动力治疗胰腺癌可行性研究”的论点,从胰腺癌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引到胰腺癌放射治疗的进展,介绍了胰腺癌局部消融技术,同时肯定了声动力治疗实体肿瘤的优势和不利因素,强调了晚期患者营养管理的重要性。胰腺癌治疗研究——“做医生就是解决全世界的难题”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教授,是国内胰腺癌治疗的领头人物。会上王教授分享了自己对“胰腺癌临床新药研究新思路新策略”,他分析了胰腺癌流行病学与诊疗现状,指出全球胰腺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第7位,中国胰腺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第6位,经预测,至年胰腺癌讲成为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20年来胰腺癌相关临床研究数量也在稳定增长。王教授分享了胰腺癌药物研究有四大策略:1.现有药物的新应用;2、抗介质与微环境治疗;3、给予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4、联合免疫治疗。他通过案例分享验证了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为了打破地域医疗水平差异,帮助患者直面全国最好的胰腺癌诊疗专家团队,对接世界最先进的诊疗理念,实现诊疗方案的规范化和患者的精准分诊,王理伟教授发起了胰腺肿瘤互联网+会诊平台,未来将会为胰腺癌提供更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世系华大健康管理中心致力于癌症预防和肿瘤康复管理,在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调控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以达到减少复发转移、延长存活时间的目的。并引进了美国复瑞金,这是临床研究证实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化疗引起的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减少肿瘤复发转移几率的口服免疫制剂,获美国FDA认证。目前在中国肿瘤的治疗存在两大矛盾,一是很多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治疗,二是新技术、新产品无法在临床上开展,进展缓慢,这也是我国肿瘤治疗5年存活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在我国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短,出院后没有专业指导,是患者和医生共同的困惑。对抗肿瘤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患者接受放化疗后,最大的愿望是睡个好觉、吃得下东西、有好的精神状态。本次抗癌协会年会众多顶尖肿瘤专家从北京、上海、南京各地赶来,带来各医疗团队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了多项肿瘤治疗的方法,分享临床数据,讨论如何治疗更有效,针对难治疗的肿瘤,研究如何用新的治疗手段挽救患者生命。中国肿瘤治疗的发展需要汇聚全国各地医学专家和团队的力量,也需要更多肿瘤康复管理团队的辅助,医院的针对性治疗与专业的院外管理,是未来中国肿瘤治疗的方向。毛向阳教授表示肿瘤治疗一直是困扰肿瘤专家的难题,举办会议就是为肿瘤专家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我国肿瘤治疗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新的力量。束教授指出声动力等非药物治疗已经在我国运行了很长时间,而我国很多医学专家依然停留在药物治疗阶段。束教授希望肿瘤科专家能够借助声动力和光动力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有一技之长,帮助肿瘤科病人解决并发症等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随后,束永前教授以“NGS指导的胃癌精准治疗新时代——从基因改变到微环境”为题,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束教授依次讲解了胃癌基因分型及靶向治疗、胃癌一线免疫+化疗进展,抗血管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抗血管治疗+免疫治疗,强调“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基础上,增加抗血管药物,可能因为免疫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免疫治疗的疗效”,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能够进一步改变一线胃癌的治疗现状。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体系逐渐清晰,肿瘤治疗迎来了新的突破。海*医科大学(第二*医大学)医院肿瘤科王雅杰教授以“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现状——聚焦肺癌、乳腺癌”为题,回顾了免疫治疗的关键要素,梳理了肺癌和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指出化疗+免疫治疗对于患者治愈和康复都有效果。王教授梳理了免疫治疗的特点,强调要筛选出适合免疫治疗特点的病人,一定要和患者充分沟通,知行统一,制定最适合患者肿瘤治疗康复的方案,同时也为更多的专家提供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除了临床专家对免疫治疗一直不断研究探索,基础科学家也对免疫治疗有所研究,南京医科医科大学陈云教授也分享了她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陈云教授从肿瘤免疫微环境出发介绍肿瘤并不是单独战斗,免疫细胞同时具有抗肿瘤和促肿瘤的双向作用。陈教授及其实验室一直聚焦于肿瘤微环境、T细胞亚群分化及免疫耗竭。陈云教授介绍运动、心理和菌群都会对免疫系统有所影响,要保护T细胞,保护免疫系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那么免疫治疗的疗效,该通过哪些方面看疗效呢?常州二院肿瘤中心蒋华主任通过“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单药到联合时代的变迁”话题,总结了免疫治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表示目前学术上免疫治疗并没有标准。蒋华主任提出四点思考:1.联合时代正向免疫疗效预测标志物的价值有多大;2.负向标志物的人群可以用免疫治疗吗;3.后线免疫治疗需要检测标志物吗;4.未来是否存在完美的免疫标志物。

于伟勇、孙长江、顾冬英三位专家对蒋华教授提出的四点思考展开讨论,表示目前免疫治疗价格低,临床应用多,对于少数肿瘤患者能够有标准预测疗效,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依旧没有完美的免疫标志物,不能只看一个标志物看疗效,临床上要综合疗效和副反应标志物共同判断免疫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治疗。

医院肿瘤科段卫明教授幽默风趣的讲解了免疫治疗的原理。列举了PD1、CTLA4以及其他的新型免疫治疗靶点及药物,让大家更加直观了解了一线靶向治疗的进展情况。

下午专家们进入了少见肿瘤的学术讨论阶段,主要针对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黑色素瘤进行了研讨。肉瘤多发于成年人群,是一种常备忽视的癌症,李如恬教授通过软组织肉瘤的概况、化疗与靶向治疗概况、软组织肉瘤的免疫特点和软组织肉瘤的免疫检查点治疗临床数据分析了“肉瘤治疗进展”,李如恬教授总结软组织肉瘤类型和亚型复杂繁多,虽然不常见但是临床治疗难度大,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化疗为主,疗效和患者耐受性均不理想。肉瘤发病率低、分类多,导致免疫特征差异大,难以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李如恬教授呼吁规范化和个体化诊治,加快临床研究进程,希望有更多的患者受益。

随着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医院肿瘤科陈勇教授分享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进展”,陈教授讲解了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多发的胃肠胰肿瘤,他通过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的SSA治疗进展、抗血管治疗、肿瘤的化疗和免疫治疗分析,陈勇教授总结了生长抑制素类似物、靶向药物、化疗和免疫治疗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他认为免疫检查点单药疗效有限,联合治疗是未来方向。

医院王德强教授以“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提出我国缺少可以年当前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分析了GIST的全程化诊疗流程,讲解了GIST药物治疗的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并提出了自己对未来一些展望。

南京医院徐同鹏教授分享了“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指南解读和最新治疗进展”,徐教授指出中国黑色素瘤具有遗传易感性,近百分之三十的亚洲患者确诊时已发生了转移。徐教授分享了黑色素瘤的治疗要基于原发部位、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他认为PD1联合靶向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黏膜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疗效。

医学的探索永无止境,祝贺江苏省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圆满落幕,医学专家们纷纷表示在两天的学术讨论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期待明年的肿瘤复发与转移委员会再度相遇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祝贺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