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存在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可引起胃粘膜损害、胃酸分泌异常等。我国是Hp高感染率国家,目前感染率为40%~60%,不同年龄层次人群感染率存在差异,<20岁人群高达37.1%。
一、胃癌的高危因素与流行病学胃癌的发生与遗传、感染、饮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其中第一大外因是感染因素,主要为幽门螺旋杆菌。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万,其中50%左右都在中国,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8倍。
图为年全球胃癌发病率,颜色越深,发病人数越多
二、Hp感染与胃癌发生有何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Hp定义为Ⅰ类致癌因子。我国年4月发布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专家共识》指出Hp感染患者中: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
5%-10%发生Hp相关性消化不良;
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
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或并发症,但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胃炎。
由上可知,Hp感染者可导致1%的胃癌发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胃癌的发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Hp感染者均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Hp感染在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有效预防胃癌。三、如何预防Hp感染?目前研究认为,Hp的传播途径有粪-口、口-口、密切接触和动物源性等,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因此避免感染Hp,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要口口喂食,采用分餐制、公筷制,注意食品卫生和做好洗手工作等。尤其是分餐制,目前已有多地出台*策支持公筷公勺的使用。分餐可隔离病菌传播,但不隔离亲情和友情。四、如何知道是否被感染?Hp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包括: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中Hp抗体检测、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及其他标本中Hp基因的测定等。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Hp不是一种共生细菌,更不是益生菌,除非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否则不会自行消除。一旦发现感染,可选择用抗生素组合疗法,根除Hp可有效减少传染源,降低胃癌发生率。五、怎么知道是否得了胃癌?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知,Hp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高危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长时间演变的结果。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进行早期筛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家可以根据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参照自身情况进行科学筛查。筛查目标人群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Hp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筛查方法胃镜检查是胃癌最主要的筛查方法和确诊方法,医院进行Hp检测及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等血清学检查,确定为高危人群后,再进行胃镜等检查。高危人群建议:1-3年查1次胃镜。①血清学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Hp感染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②内镜筛查:电子胃镜检查、磁控胶囊胃镜筛查、高清内镜精查提示: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关于胃癌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多吃水果青菜,作息规律、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查看:辽宁省第26个肿瘤防治宣传周
癌症防治科普系列专栏之二——这么做能让您远离癌症
辽宁省第26个肿瘤防治宣传周
癌症防治科普系列专栏之三——这么做能让您远离癌症—都说癌症发现越早越好治,究竟如何早发现您知道吗?
文字:李梦丹
审核:于慧会、于志福
审核发布:刘运泳
癌症防治,共同行动
想了解最新的肿瘤防治知识,就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