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能力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NEN从发现至今,治疗手段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历程。随着近年来多学科治疗模式的不断兴起、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疑难病例被一一攻克。借着这样一种先进的合作模式,我们对NEN的诊断与治疗才逐渐臻于完善。
8月15日由和记*埔医药主办的“四城连线”西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讨论会线上盛大召开。本次MDT会议汇聚来自西安、成都、重庆、昆明四大城市的知名NEN专家。与会嘉宾就NEN的治疗前沿、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进行了学习,从内科、外科、影像、病理的角度对精彩病例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及互动。
会议起始,由大会主席西安医院李恩孝教授致开场辞。
大会共医院蔡晓虹教授进行了会议主持。
01前沿分享首医院曹丹教授进行了题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流程”的学术讲座。她从NEN的流行病学,到NEN的诊疗再到目前在NEN的最新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人受益匪浅。
曹丹教授提到NEN是一类异质性非常强的肿瘤,在进行GI-NEN治疗决策的制定时需要考虑肿瘤部位、病理分类、临床表现、分期以及肿瘤负荷等多种因素因素。同时曹丹教授也提到诸如索凡替尼、PRRT等新药或新的手段极大推动了NEN的治疗,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第二个讲题医院柯能文教授带来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柯能文教授从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NEN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两个方面对目前NEN的抗血管治疗前沿进行了解读。NEN是一类富血供肿瘤,且常见转移灶肝脏也是富血供器官,这是抗血管生成治疗应用于NEN的理论基础。其中,舒尼替尼、索凡替尼等药物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3)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酪氨酸激酶结合位点,阻断下游血管生成相关通路,从而阻止肿瘤生长及迁移。
02病例分享第一个病例医院成科教授带来的《一例转移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病例的全程管理》。
患者是一名72岁男性pNET患者,伴有肝脏多发转移、胰腺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年4月至今进行了多次系统性治疗。患者初始使用EP方案进行化疗,随后加入索凡替尼SANET-P临床研究,出组后陆续使用PRRT、醋酸奥曲肽微球+卡替方案进行治疗。成科教授指出,pNET患者预后良好生存期长,因此,对于无法根治的转移性患者要注重全程管理和策划。同时也提到了索凡替尼、PRRT等新兴治疗方法的良好应用前景。
讨论环节邓元教授:病理诊断在NEN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患者病史与病理结合对于NEN的诊断也非常重要。本病例诊断为NEN或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在出具病理报告伊始临床可以组织MDT讨论来明确类型。另外建议类似患者进行激素的染色进行辅助诊断。
徐贵平博士:这个病例比较特殊,肝转移灶血供并不太丰富且是一个G2分级的患者,可以想到的问题是,影像学结果显示血供丰富程度是否会影响索凡替尼治疗的疗效?
王铮教授:本病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5年,这对于NET肝转移的患者是一个非常长的生存期,可见内科治疗的全程管理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非常重要。年初诊时肝脏病灶从外科角度是无法切除的,但经过索凡替尼治疗后得到一定的缩小,同时看到了血管的退缩。这时候进行介入治疗可能不会有非常好的疗效,此时进行射频治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不建议进行大创伤的手术治疗。年,肝脏转移灶再次增大,血供变丰富,此时是进行介入治疗的较好时机。总之,对于非功能性的NEN发生肝转移,手术时机及策略应慎重考虑。
谢琳教授:患者年龄较大,肾功能不全,如果继续进行药物治疗,会对患者的精力和体力带来极大考验。考虑到之前经过治疗后,肝脏病灶数量及大小控制良好,建议后续进行肝脏的局部治疗(介入治疗)。
第二个病例医院王幸教授带来的《pNET肝转移病例报告》。
病人是一名68岁男性pNET患者,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胰腺体尾部切除+脾切除+左肾上腺部分切除+肝方叶、左外叶、右肝前叶切除+肝射频术,术后进行了一系列常规系统治疗。患者初始使用依维莫司进行辅助治疗、复发后入组索凡替尼SANET-P临床研究、出组后陆续使用碘、SSA、卡替方案进行治疗。王幸教授指出,对于G1、G2分级的患者、同期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手术切除可使患者获益。对于G3甚至神经内分泌癌(NEC)伴肝转移患者,原发灶或转移灶切除能否带来获益,尚不明确。
讨论环节刁鑫伟教授:对于确诊NEN的患者,由于NEN肝原发较少,因此肝脏肿块首先考虑转移。NET有没有转变为NEC的可能呢?NEC常起源于上皮细胞的转分化和去分化,而NET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恶变途径有极大区别;另外如果通过p53/RB1/DAXX/ATRX的表达仍无法判断是NET还是NEC的情况下,可以再回到组织形态学加以鉴别。临床上NET向NEC的转化病例暂未发现。
钱昆教授:首先,手术切除后SSTR检测是最好的时机。其次,这个患者在手术前明确诊断后,是否能先确定SSTR表达后再进行药物缩瘤治疗达到其他肿瘤类似于降期的目的。另外,患者术后肝脏复发病灶弥漫且血供丰富,TACE对于肝脏的局部治疗是可以考虑的。对于这种仅具有肝脏病灶的患者,肝脏移植目前虽然没有指南推荐,但同样可以考虑。
李志平教授:F18PET-CT显像有益于G3NET的患者病灶及预后评估。其次,为了控制患者的功能性症状,IV期的NET患者转移灶的切除或者进行消融是推荐的。一般G1、G2患者不推荐术后行辅助治疗。本例患者切除有残留,因此考虑术后辅助治疗,但一般辅助治疗考虑使用长效的奥曲肽来控制功能性症状。对于下一步治疗,首先可以参考SSTR功能显像结果使用PRRT治疗,其次肝转移灶的介入治疗也是可以考虑的,再次年ESMO指南提到依维莫司对于胰岛素瘤的症状控制良好,此外索凡替尼联合PD-1进行治疗也是可以考虑的手段。
王阁教授:对于这类肿瘤的治疗,肝脏优先处理,因此局部治疗的地位应当放到突出的位置。对于本病例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肝转移灶是G3,不合适SAA治疗,免疫单药或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也是可以尝试的治疗手段,这类多线后患者可以积极尝试做基因检测及PD-L1的表达的检测,确定是否有可靶向的变异类型。
会议尾声阶段曹丹教授及蔡晓虹教授对本次的讨论病例做了深刻的总结,对与会嘉宾的积极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及肯定。各位参会嘉宾也对今后类似的多城市间的线上MDT活动表示期待,希望为NEN带来更多更丰富学术资讯和病例经验。
至此,由和记*埔医药主办的“四城连线”西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讨论会圆满落幕。
回看链接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