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病理放疗影像专场年白血病
TUhjnbcbe - 2021/2/14 9:43:00

病理、放疗、影像专场

年1月8日-9日,CSCO抗白血病联盟和抗淋巴瘤联盟新年开局工作会议暨年白血病·淋巴瘤高峰论坛在海口召开。9日下午,淋巴瘤专场,白血病专场,药监*策专场,病理、放疗、影像专场,慢性白血病及MDS/MPN专场和免疫治疗专场六大专场同时进行,本篇将主要介绍病理、放疗、影像专场盛况。

病理、放疗、影像专场邀请了7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7位专家分别从病理、放疗以及影像的角度为我们分享血液肿瘤诊疗的相关经验。本专场线上观看人数高达1.1万人次。

时云飞教授

医院时云飞教授结合临床真实案例为我们分享了分子病理技术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诊断中的应用要点。时云飞教授指出,基于常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诊断大多数的PTCL;对于疑难PTCL病例应重视应用TCR/IG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并提示重视应用不等于过度使用;基于靶向测序外显子技术有望辅助疑难AITL疑难病例及早确诊。最后时云飞教授表示,分子病理学技术应用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并且呼吁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亓姝楠教授

中医院亓姝楠教授主要分享了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其团队在NK/T细胞淋巴瘤临床预后模型的构建与优化、在预后模型指导下患者分层治疗模式的优化方面进行的探索研究。亓姝楠教授总结到,放疗可以治愈大部分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早期患者必要的治疗手段;在新化疗时代,非蒽环化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生存,早期低危患者单纯放疗疗效满意,对于中高危患者CT+RT与CT+RT疗效相当,但是推荐患者进行短周期的诱导化疗。

王雪鹃教授

医院王雪鹃教授主要为我们分享多探针多模态PET在淋巴瘤诊疗中应用。王雪鹃教授结合病例介绍了PET-CT在病变检出、分期、疗效评价、预后预测、PET指导临床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新型显像工具18F-FDGPET/MRI的在诊断、分期中的优势。其次,王雪鹃教授就非18F-FDG显像剂在淋巴瘤诊疗中的作用以及PET/CT在治疗相关心脏毒性早期提示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刘卫平教授

医院刘卫平教授结合多个病例对淋巴组织肿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诊断报告的共性问题进行解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IHC、分子检测在淋巴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应用,常见淋巴组织肿瘤/LPD的类型,Ki-67指数与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与诊断,EBV相关淋巴瘤/LPD的辅助病理诊断手段,病理诊断的类型与诊断报告的基本要求,样本类型对病理诊断的影响,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的诊断要点。

张利玲教授

华中医院张利玲教授主要从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的演变、中期PET评估的若干问题两个方面对中期PET评估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解读。张利玲教授总结到,PET通过检测病灶的代谢活性,在DLBCL的分期和治疗后评估方面具有优势,虽然证据表明中期PET在DLBCL中具有预后指导价值,但是其假阳性率高和阳性预测值低的缺点不容忽视。张利玲教授还提到,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中期PET评估标准,并在前瞻性随机试验中加以验证,基于中期PET指导下的DLBCL治疗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梁蓉教授

医院梁蓉教授以临床医生的角度分享其对DLBCL临床诊断重塑的思考。梁蓉教授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DLBCL目前的诊疗现状、如何突破DLBCL患者一线治疗疗效瓶颈、如何走出R/RDLBCL挽救治疗的困境、如何基于病理形态学诊断分层来指导DLBCL的诊治、如何基于分子水平的预后分层指导DLBCL的治疗与复发预测。最后,梁蓉教授表示,未来DLBCL的诊断分子谱检测将成为必然,但需要与病理形态学分类和临床分期相结合,分子病理将呈现由单一分子靶点到分子组学、由静态到动态、由诊断到全程检测的趋势发展。唐磊教授医院唐磊教授主要介绍了结外淋巴瘤影像学征象及鉴别诊断要点、免疫治疗中假进展和超进展的诊断与鉴别要点,并且介绍了功能影像学、影像组学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唐磊教授提到,人工智能辅助主观诊断目前是研究的热点,希望未来其能尽快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相信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血液肿瘤的诊疗水平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使得更多的患者获益!

欢迎观看精彩回放

其他专场报道:

白血病专场丨年白血病·淋巴瘤高峰论坛分会场系列报道淋巴瘤专场

年白血病·淋巴瘤高峰论坛分会场系列报道免疫治疗专场丨年白血病·淋巴瘤高峰论坛分会场系列报道慢性白血病及MDS/MPN专场

年白血病·淋巴瘤高峰论坛分会场系列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理放疗影像专场年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