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千古食趣:说说吃的那些事儿》《饮食与中国文化》《了不起的面包:面包年神圣与日常的历史》《饮食大脑》《食帖21:酒的全事典》《看图学葡萄酒》《葡萄酒笔记》《洋酒笔记》《鸡尾酒笔记》
特别说明:以下内容来自推荐书籍。
《了不起的面包》一书的作者雅各布说,因为耶和华是游牧民族的神,喜欢住帐篷、逐水草而居,所以他不喜欢发面的面包。
最后的晚餐中,耶稣把饼分给使徒,说“吃吧,这是我的身体”,又把葡萄酒分给使徒,说“喝吧,这是我的血”。那么,在这顿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分给使徒的,是死面的饼还是发面的面包呢?按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有争论,因为最后的晚餐发生在逾越节期间,大家应该吃无酵饼才对。这也正是天主教的想法,天主教的圣饼就是死面的。
东边基督徒却不这么想。他们争辩说,最后的晚餐上,基督和十二使徒吃的是死面饼,这个不假,但是,基督后来不是复活了吗?面团发酵,就是基督复活的象征。所以他们坚持圣饼必须得用发面的。
年,普世教会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圣饼是死面的还是发面的,这竟然也是一条重要的导火索。
一直到苏格拉底生活的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人的主食也仍然是饼,而不是发酵的面包。雅典人为什么主要吃饼,不吃面包呢?原因还是要从他们的文化上去找。在饮食文化上,希腊人受波斯人影响比较大,原因是二者都是游牧民族的底子。
普林尼曾说:“很长时间以来,罗马人都靠喝粥度日,而不是吃面包。”公元六世纪的瓶画表明,希腊人吃的“面包”其实是用木炭烤过的饼,会像手稿一样卷起来存放。而日耳曼人在遇到罗马人的时候,只知道去壳的燕麦粒;又过了很长一段时期之后,斯拉夫人也只有一种叫作“卡沙”(kasha)的五谷粥。即使是和埃及人处于同一时期的黑胡子亚述人,他们的早饭也不过是热大麦饼配椰枣糖浆。
自从公元前6世纪梭伦变法之后,雅典的小自耕农得到了保护,种地的多了起来。这些种地的雅典人在播种之前,都要开一个庆祝大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个好收成。这就是今天全球各地狂欢节的由来。
与古希腊人不同,古罗马人是农民出身,在征服了西西里、西班牙、北非尤其是埃及之后,罗马人不仅获得了充足的小麦,还得到了大量精通烘烤面包的奴隶。罗马的面包大体分三类:白面包、全麦面包和粗麸皮面包。一般是富人吃白面包,普通人吃全麦面包,穷人吃粗麸皮面包。
面包要成为西方人的主食,要拜赐于古罗马。到了中世纪,不论是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还是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地区,面包+葡萄酒成为了基督教世界的标准饮食。
到了19世纪,随着现代农业的四大支柱——种子、化肥、机械化和农药的相继出现,人类不再为吃饱饭发愁。
美国人麦考密克发明了收割机,收割效率比人力提高了六倍。
德国的拜耳公司是最早发明、生产农药的公司。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化肥。李比希在对土壤进行无数次分析之后,于年得出结论:庄稼要长得好,主要取决于氮、钾、石灰和磷酸这四种无机物的含量,李比希把这称之为“最小因子定律”。
李比希还发明了泡打粉,泡打粉中的明矾是否有害健康,还引起美国著名化学家、食品打假人士哈维·W·威利(—)加入这场争论。
对种子贡献最大的,要数奥地利的孟德尔神父。苏联的李森科也居功至伟。李森科发现,在低温下发芽的植物,生长周期短,而在高温下发芽的植物则正相反。李森科是个拉马克主义者,有很多不靠谱的理论(这个我们在《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之袁隆平有专门聊过,感兴趣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