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众多作家中,这个人显得非常“不专一”,他没有从一而终的选择写作这条路,却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
张爱玲曾说过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可是要多早才算早?他27岁的年纪出名算不算早?写本书赚万算不算多?
他对我们所认为的人生转折点表现得极其无所谓,为了以后能找好工作,他“随便”学了一个专业;毕业后找工作,又“随便”去参加考试;工作后也不经常参加同事聚会,总是一个人孤独地回家。
可正是这个人,连续7年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同事还是从电视、报纸上发现了他的另一重身份,感叹没想到他有这本事,他是谁呢?
因为想“炫耀”而读书
年的秋天,湖北宜昌的一户人家迎来了他们的可爱的儿子,老父亲抱着怀里的软糯的孩子眉开眼笑地说,“叫石悦吧,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度过这一生”。
石悦的父母工作繁忙,石悦的童年记忆里大多只有他自己的身影。
年幼的石悦非常聪明,5岁那年,父亲带石悦逛书店,给他买了一套《上下五千年》,石悦有些不喜欢。
厚厚的书里有许多石悦不懂的字,他一边看,一边查字典,磕磕绊绊看完了一页,可却没明白其中的含义,等父母下班回到家,石悦看他们疲惫的脸庞,默默地将书折了一个角,直到周末才询问父母这页书在讲什么。
随着年纪渐长,《上下五千年》里简短的故事已经不能满足石悦,他开始想,为什么这个故事会是这样的?
石悦每天放学回到家做完作业后,就会拿出书来看,有时候是《上下五千年》,有时候是其他的书。
到了石悦读初中时,他的阅读量已经比其他人翻了几倍。在石悦后来接受采访时,他笑着说,小时候就不乐意和别人去玩,就喜欢待在家里看书。
石悦成了同学眼中的“博文库”,他好像什么都知道,青春期的石悦暗地里可高兴了,他和父亲去书店时,特意买了《古文观止》《二十四史》。
这两本和《上下五千年》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再是单篇的白话文故事,而是文言文。
《古文观止》全书有12卷,收录了东周至明代时期篇文,是清代的吴楚材、吴调候在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里头也附有二人的评注。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各朝代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是纪传体,上起黄帝时期,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年),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总计有卷。
当老师听说石悦在看《古文观止》和《二十四史》时,震惊地看向他,似乎觉得他在说大话,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怎么可能看得懂?
可石悦每天都会抽出2个小时出来看,看了7年才把《二十四史》读完。读完的石悦像是被人掏空了内脏,忽然感觉到心里空荡荡的。
早前因为想被夸奖、想炫耀的心情消散在这卷卷史书中,石悦想,历史究竟是什么呢?书上短短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的一生。
石悦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迫切地想要知道更多的内容,想要去了解书里提过的某个人的一生。
石悦像是跨越了时光的长河,通过文字触摸到那时的场景。对于别人来说,这只是史书里短短的一句话,可对于石悦而言,他能感受到书中古人的情绪变化。
例如《史记》里记录的“白起活埋了赵国投降的三四十万士兵”,石悦就像亲眼见到了万千尸骨被黄沙淹没的场景,这些人的父母失去了他们的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如此一想,石悦更加难过了。
面对石悦整日沉浸在书里,他的父亲非常不开心,他板起脸教育石悦,让他把心收一收,该准备高考了。
高考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跃过去了就能收获新的一种人生。但石悦并不是这样想的。
“将就”的人生选择
石悦看完《二十四史》后,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了变化,他不觉得高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不觉得需要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
人是很渺小的,在宇宙中,人连一个黑点都不算,在历史的洪荒中,人也只是一滴小水珠,汇入之后便再也寻不见。
石悦有些不想去上课了,在高考前两个月,他做了一件大事。
这天早上,石悦按时起床,跟在父亲的身后背着书包出了门,父亲语重心长地劝着石悦,“熬过这两个月就好了”。
石悦没说什么,他还没睡醒,随意地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便迈步往学校去。
他每迈出一步就数一个数,还没走到拐角,石悦就停下了脚步,他回过头看,父亲早已不见身影,石悦瞬间清醒了,撒欢的回到家中。书包被摔在椅子上,石悦回到房里继续睡觉。
睡醒了之后,石悦觉得有些无聊,他打开电视找节目看。
这个时候的电视节目还非常的枯燥,但石悦看得津津有味的,饿了就从厨房里找些吃的垫肚子。
学校的老师打电话来,石悦说自己不舒服要请假。由于石悦平时成绩不错,老师关心地问了几句,便让他赶紧去休息。
没了顾忌的石悦更加放肆,他找了一个台,开始看电视剧。直到夜幕降临,石悦算好父亲回到家的时间,提前把电视关了。
石悦的态度令人不解,他在后来的央视访谈中表示,自己对人生的规划只有两个字——将就,“我没想过要干什么,别人认为特别重要的高考,我就觉得没什么”。
但石悦又提到,他在家并不是完全不复习,只是不像在学校里,每分每秒都用来写题、背书,相反他在家是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中复习。
“我大致判断过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该学的也学了,索性轻松一下”,石悦愉快地说道,高考前的两个月,石悦过得非常开心。
考完试拿到成绩后,石悦只看了一眼便放在旁边,这个分数够他上大学了。
相较于“无所谓”的石悦,他的父亲却急得不行,又是找学校,又是找好就业的专业。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石悦对父亲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过抗拒。母亲曾问过他想读什么,石悦却说“随便”,他觉得这些都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十七岁的少年站在历史的河流旁,他能感受到河水的冰冷,能看见河水的湍急,可他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只能随河水漂流。
石悦表示,“只要不写航天系就可以”,不是他没有报国的心,是他的数学特别差,如果学的话,会很吃力。
父亲对石悦没有太多的要求和期盼,只希望他毕业之后能有一份饿不死的工作就好了。
到了填志愿这天,石悦懒散地跟在父亲身后,他双手插兜享受着夏日的阳光和微热的风,父亲擦了擦额头的汗,看见石悦这幅模样,嘴巴蠕动了几下,最后还是把话咽回了肚子。
父亲给石悦选择了法律专业,以后出来就是一个律师。
可天不遂父亲之愿,石悦毕业后,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以面试第三名的成绩录取进了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
虽然不是律师,但石悦也有了一个铁饭碗,这让父亲觉得欣喜。
日复一日的工作让石悦有了更多阅读时间,这些年来,他几乎将各类古籍读了一遍,历史人物的样貌在石悦的脑海中越发清晰。
来自脑海中的声音
年秋天,万物随着第一缕春风开始肆意地生长,27岁的石悦心中出现了一个声音“是时候了,可以把你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下来了”。
石悦难得出现紧张的情绪,他想忽略这道声音,可声音却越来越大,充斥在他的脑海中,无论是闭眼还是睁眼,是走路还是坐下,石悦都能听到这个声音。
他下班回到家,坐在黑暗的房里,恍如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父母去上班,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每当夜幕降临,家里就会陷入一片黑暗,耳边是单车的铃声、人们的说话声。等蜡烛点亮房间后,他能从墙壁上能看到自己庞大的影子。
除此之外,只有书桌上的史书在陪着他,书里的历史人物窜了出来,和他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生平。
石悦缓缓攥紧了手,闭上了眼睛,脑海里闪过许多画面,厮杀的战场、熙攘的街道、庄园的宫殿、大运河里的船舶……
写吧,石悦想,他要把他感受到的一切都写出来。
可是要怎么写才能让人读懂历史呢?
石悦读过大白话文的历史故事,看过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经过长年累月的阅读,他心里有了判断,人们喜欢的不是历史,而是故事。
历史是沉重的,但故事是轻松幽默的。
明朝距离石悦的生活较近,又有非常多的误解,石悦决定第一本就些明朝的历史故事。
他查阅了许多史书资料,将明朝的历史人物挨个琢磨透,他想还原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历史人物。
石悦认为“人物比故事更重要”,一个好的人物更能吸引人来看故事。
年3月10日(天涯论坛上的时间),天涯论坛里的“煮酒论史”板块更新了一篇新文,标题叫做《明朝的那些事儿》,楼主是“就是这样吗”。
他在开头就表明了,这不是一篇“严谨”、“高深”的文章,内容主要是-年明朝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对人物的心里分析等内容。
再往下滑,就是一份熟人的身份档案,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石悦用非常简单的大白话概括了朱元璋的出生、经历,乍一看,会觉得这个文章是胡乱编造的,因为实在不像是一篇历史文章。
例如文中写道:“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还有一句“那就反了吧!反他娘的!”
石悦用轻松、幽默、诙谐的句子写了朱元璋等人的一生,他拉近了这些历史人物和我们当代人的距离,不再是课本、史书上冷冰冰的“朱元璋”,而是一个努力想活下去的“朱元璋”。
石悦每天吃完晚饭,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始创作。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要写3-4个小时,但很快,石悦就觉得吃力了。
随着故事不断推进,石悦对一些史料的记忆有些模糊,他不得不边写边查找资料,这样一来更新的速度便慢了下来。
夏天的时候,石悦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活了,许多读者涌入他的帖子底下留言,有人夸他写得好,有人骂他乱写历史,还有人对他冷嘲热讽,说他不懂历史。
石悦没有在意这些评论,他勤勤恳恳地敲击键盘,将朱元璋的故事撰写到文档里。
没多久,出版社找上门,他们想要出版石悦这本历史小说。石悦一听便乐了,兴冲冲和出版社的人商量书名,最后定为《明朝那些事儿》。
石悦不想放本名,也不想放天涯论坛上的名字,可是叫什么呢?电光火石间,石悦想起来他最喜欢的一句诗“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石悦想,就叫做“当时明月”好了。
喜欢石悦的书粉自称叫做“明矾”,他们表示等实体书出来一定会买回家继续看,可不喜欢石悦的人却不高兴了。
他们认为石悦是乱写的,对历史没有丝毫的尊重,于是两方人马在论坛上吵了起来,爆发了当时极具规模的“明月门”事件。
事件之初,是有人质疑石悦帖子的点击率作假,真实的点击率并不到百万,甚至有两个当时的网络名人“郝连勃勃大王”和“歌痕”撰文怀疑石悦点击量的事情。
郝连勃勃大王甚至在文章中表明,如果天涯证明了当时明月(石悦)的点击率是真的,他就像当时明月道歉,并且自己废掉这个ID。
当时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帖子瞬间被推到了舆论顶端,百万的点击率在年就是神一般的事迹,点击量会是造假的吗?
喜欢石悦的网友决定动手推算点击率,为石悦洗刷这份嫌疑。
天涯有名的黑客菜霸也加入到了算点击率的队伍中,大家根据帖子的上万回复率推算,帖子的百万点击率完全是正常的,个网友每天点击帖子几次,连续点击2个多月,百万点击率是很容易达到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解决了百万点击率后,又有人提出石悦帖子写的观点老旧,几番说明后,仍然有人抨击《明朝那些事儿》,这让喜欢石悦的网友觉得他们是故意找茬,两方矛盾再次升级,爆发了互相骂架、刷屏等恶劣行为。
明月门事件闹了两个多月,最终以天涯论坛暂停版主职务,石悦离开天涯结束。
但这些骂战并没有打消石悦继续写的念头,他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创作。
从年3月到年3月,石悦写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从朱元璋开始,到朱由检结束,石悦的笔停下了。
功成名就后的日子
《明朝那些事儿》让石悦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作家,众多电视、报刊媒体前来采访。
父亲在报纸上看到石悦的报道时,愣了愣,他打电话想让石悦不要写了,让他老老实实的上班,石悦敷衍地说好,放下电话又开始继续写作。
同事无意间从电视上看见石悦时大为震惊,没想到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居然是一位大作家,大家都打趣着说石悦“深藏不露”。
因为这本书,石悦版税收入超过了万。数年都以百万元的版税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然而,石悦自年最后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出版后,他似乎销声匿迹了。
在央视的《面对面》访谈中,石悦表明等写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他还会再写别的,可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石悦却没有再出下一本。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石悦江郎才尽时,年7月15日,石悦被任命为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直到这时,大家才想起他的另一重公务员的身份。
石悦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并不想一直红下去,他认为很多事情都是过眼云烟,他只是顺着历史的河流飘,飘到那里就到那里。
《明朝那些事儿》有褒奖,也有非议,石悦用一种全新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朝代的历史故事。这样的写法大家可以接受吗?
参考资料:
[1]面对面《石悦:讲明朝那些事儿的那个人》1020
[2]证券之星《《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拟任上海副局职!版税收入超万,年度排行超莫言》0703
[3]百度百科石悦《明朝那些事儿》《古文观止》《二十四史》
[4]天涯论坛《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