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基于全国近家超市门店元旦三天销量收据,一份《元旦消费报告》出炉,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审视内需市场,尤其是民生消费的一个新窗口,同时也从侧面印证双循环格局下的民生消费状态。
元旦三天江苏人消费激情旺盛。南京人囤起上万袋面条,10吨猪肉,而苏州人在波士顿龙虾、油条、纸巾等商品的购买力位列全国第一!
民生消费品是刚需江苏人开囤甜食
元旦三天,某超市在全国共卖出了超过1.3万吨大米。仅以单品来看,销量排在TOP10的,有7个单品均为大米。以品类来看,畅销的还有挂面、食用油、酱油、牛奶、酸奶、土豆、盐、纸巾,其中苏州在纸巾的购买需求极高。夹心巧克力、白糖、芝麻汤圆、砂糖蜜桔……这个元旦,“囤甜食”成为了江苏人的至爱。
民生刚需里当然也少不了猪肉。元旦三天,某超市在全国售出了吨猪肉,约相当于成年可宰杀的头猪,仅是南京就售出了10吨猪肉。
值得一提的是,牛奶这个营养价值高、老少皆宜的饮品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标配,真正的“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三线城市消费升级凸显波龙购买力南京位列全国第三
一手是民生刚需,一手是消费升级。消费报告显示,这种“并进”的现象在二三线城市更为显著。相比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在消费升级上虽仍有距离,但趋势明显。在88元一只波龙和29.9元车厘子的年度促销加持下,更多地方实现了波龙和车厘子自由。
有意思的是,元旦三天,在波士顿龙虾(简称波龙)和车厘子消费上,苏州和上海互争第一。在波龙购买力上苏州则超过了上海,排在第一位,成为最爱吃波龙的城市,南京排在第三。
除了苏州、上海和南京,济南、合肥、昆明的波龙和车厘子也成为假日爆款。一袋大米+一盒车厘子,成为很多购物车的标配。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显著南京人爱面也爱油条
报告数据还体现了南北饮食文化的显著差异。广东销量最好的是大米,而在东北则是食用油。至于东北爱囤油,有网友调侃“可能是东北菜耗油”。不止是广东,云南昆明、福建泉州,销量排在第一的同样是大米,整个华南都爱买米。
江浙沪比较受欢迎的汤圆,在北方几乎没有出现。而南京市民却更青睐面条,元旦三天就有上万袋售出。
当然,也有南北通吃的,比如油条。超市门店现做的“非矾油条”(不添加明矾),元旦三天卖出了61.5万根。按照一根油条28厘米来算,相当于公里,超过了4个马拉松。在华南、华北、华中、东北、华东五大区出现比较均衡的局面,店均销量约根。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份全国最大商超元旦假日购物消费报告能够管窥一二:中国内需市场强劲,线下实体经济活跃;以国产为主的民生刚需和以进口为主的消费升级并行,彰显了双循环格局下的新气象。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芳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