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万万没想到,世界矾都竟在这里百家号肖
TUhjnbcbe - 2024/3/1 16:49:00

有一种物质叫明矾,也许大家都有耳闻,它的学名叫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lum),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无色立方晶体,外表常呈八面体,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还可用于食品添加剂。

在我们中国,明矾出产最多的地方,就是温州的苍南,这里有一个世界矾都——福德湾。

福德湾古村,是一座历史上因采矾、炼矾而生、而盛的村落,整个村落沿鸡笼山自然山体而建,坐南朝北。如今因矾而生,因矾而兴,也随着因矾而衰。

福德湾村位于“世界矾都”苍南县矾山镇南侧,依鸡笼山北坡而建的老街长米,宽3米,两旁建有1到2层高的民房60余间,建于明末清初,木构或砖木结构,为矾山产矾历史文化发祥地。

福德湾村所在的鸡笼山是浙江省10处大型矿床之一,村南散落大量炼矾遗址。宋末,矾山发现明矾矿,始有住人。至元朝,有零星住户居住于此。明朝洪武年间至清末,明矾业大幅发展,吸引了众多逃难者和以明矾产业为生的工人散居于现福德湾村境内。

福德湾老街周围是民国时期的炼矾遗址,炼矾窑高大的烟囱林立,全部砖石结构,建筑活泼、朴素自然,与地形结合紧密,村落格局保存完整,具有浙南典型山地民居特色,至今还居住着一些老矿工,她又与炼矾旧址相辅相成,成为矾山产矾历史文化发祥地,见证记载工人生产生活的历程。

福德湾村几百年采炼发展历程,不但在村内遗留下了矾山矾矿遗址这一较完整的上世纪50年代采炼生产、生活系统,也遗留下了大量因生产、生活变迁需要遍布福德湾村各角落的矿硐(采空区)、街巷、石抬阶、古树、古井及大量的特色民居。

福德湾村名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演变。福德湾最早叫做苦竹庵。相传在其境内的石壁脚下的一处破落的庵堂周围,有一亩苦竹。最先的住户发现庵堂附近有三个金瓶,就把其叫苦竹庵。当时有“雷-苦竹庵”的说法。后来以方言谐音,渐渐地叫做了苦竹垵,苦竹湾。因忌讳苦字,雅化为福德垵。解放后,被命名为矾山镇第九居民区。五六十年代,温州矾矿在福德湾村半山腰建立第一个机械化生产车间,被矾山人称为“矾矿一车间”。期间,为了响应所谓的破四旧运动,一度被改名为幸福村。本地群众多以“苦德湾”称之。0年以后,雅化为福德湾至今。

我想问问:文艺or傻13,动如脱兔VS静若处子,哈哈哈……

独特的发展历程使其形成了从山上到山下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又一脉相承的工业村落民居风格,也使福德湾村逐步形成了当前从山上至山下依次为矿硐(采矿区)→居住区→炼矾区的基本布局。

域内占地21.39公顷的矾山矾矿遗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停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认为是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活遗址”,也是矾矿采炼技术发展、工艺变迁“活的教科书”。

福德湾村地形属于浙南丘陵地区,区内多陡壁、暗溪(泉),坡地沟壑纵横,到处有基岩裸露的冲刷坡。村内土壤多为石砂土土属,少量为红壤土类,因村内采炼工业属性,多处地表被矿井岩渣覆盖。村内除工业区外,高海拔区的南山坪、旗杆内、西坑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属长江中下游常绿阔叶混交林区域,山上常年植被茂盛,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异石,细水长流,鸟语花香,3至5月份鸡笼山顶杜鹃花盛开,呈现满山通红的迷人景象,登高远眺,云海茫茫直达海天之际,游目骋怀,邻近城乡尽收眼底。

至今日,村民生活多安排有序,乐观豁达、豪爽大义、洒脱至真、爱热闹、喜美食依旧是福德湾村人的秉性。年福德湾村结合民间传统庙会与物资交流会,首创明矾节,农历九月初六千余人参加盛大的游艺活动,以此纪念明矾始祖发现明矾的功绩,至今20余年无一间断。

几百年来,明矾业生产起起伏伏。到了清朝,刚刚兴盛的矾业生产连遭两次严重摧残。最终,总算皇恩浩荡,康熙皇帝下旨“赤垟矾矿,恩准孤贫度食,而矾水必汇入海……”这道圣旨当时还刻成石碑,竖立在矾山福德湾的白马宫里。于是,明矾生产才得到恢复,矿区又逐步成型。

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个有情怀的老街,竟然是世界矾都,作为中国子民,自豪感油然而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万没想到,世界矾都竟在这里百家号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