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李冠桥,秦云贺,谢翠翠,吴一龙,陈晓媛
随着研发重点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中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激动人心的制药时代。肿瘤学一直处于这一转变的前沿。事实上,年至年8月期间,在中国批准的44种抗癌新药中,有12种是在中国发现的。尽管其中大多数都是已有药物的派生药,但首创候选药物也在不断涌现。
在此,我们概述了中国国内肿瘤药物研发的概况,旨在分享有关药物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研发趋势的见解。有关数据和分析的详细信息以及附图,请参阅补充信息。
来源:pixabay
从派生药到首创药
截至年1月,中国有种正在研究的抗癌候选药物,包括种派生药和种首创药(图1)。
图1
中国正在研究的抗癌药物研发概述。种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分为免疫肿瘤学、靶向和细胞毒性药物三大类,并根据作用机制分为派生药和首创药。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不符合三个主要类别而不能分类的产品被包括在“其他”类别中(未显示)。详情请参阅补充信息。
刚从仿制药开发转型过来的许多初创公司选择了风险更小、商业化可能更快的途径,即开发派生药物——在某些情况下紧随细胞疗法等先锋疗法之后。派生药物中数量最多的是56种CD19定向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83种针对EGFR或HER2的靶向治疗,以及32种针对PD1或PDL1的单克隆抗体(图2)。
图2
首创药和派生药的10个首要靶点。药物可以作用于单一靶点(如BCMA)或多个靶点,以符号“
”表示(如HER2
EGFR)。*作用于HFGR和PI3K的药物也有9种。详情请参阅补充信息。
适度的市场竞争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但那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