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脏良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复制链接]

1#
往期链接

往期课件链接欢迎收藏

子宫平滑肌瘤MRI诊断

胎儿肠梗阻的MRI表现与分析

如何选择影像(CT、MR、DR、US)检查

CT伪影产生机制及图像表现

MR对比剂的应用须知

隐匿性消化道出血影像学诊断

MR对比剂的应用须知

肠系膜肿瘤CT诊断

浸润型肝细胞肝癌

卵巢无性细胞瘤影像诊断

小肠肠壁增厚丨CT小肠造影征象和诊断

腺性膀胱炎

肾上腺腺瘤影像表现

睾丸肿瘤病变MR诊断

胰腺淋巴瘤影像诊断

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

脾脏相关疾病回顾

卵巢透明细胞癌影像诊断

小肠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丨CT的价值和限度

腹盆腔血管钝性创伤CT表现

肝岛的影像学表现

氯胺酮相关性肝胆、泌尿系统损害的CT诊断

腹内疝影像诊断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腹膜后区”含脂肪类肿瘤ddx

StepandStep:HowtoStudy

*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食管病变2例(急性蜂窝织炎和粘膜下血肿)

儿童腹膜、网膜及肠系膜实性肿瘤的影像与病理对照

18种胰腺肿瘤,您掌握了吗?

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学新概念(附结构式报告模板)

卵巢透明细胞癌影像诊断

精囊腺疾病的影像学征象分析

胰腺癌丨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丨CT表现

柳澄讲坛丨正确认识CT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价值

胰腺病变的MRI诊断思路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影像医生

肾脏大B细胞淋巴瘤

敢于质疑,方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MR易误诊为前列腺癌的良性影像表现:影像病理相关性

多房囊性肾瘤影像诊断

流空效应,严重被低估的MRI效应

窗技术,一个尚未广受重视的技术

肾脏囊性病变的CT诊断

胰头局灶性脂肪浸润的影像学表现

膀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女性附件扭转MRI的表现

专题丨肾脏实性肿瘤的MR鉴别诊断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丨影像表现(CT、MRI、PET-CT)

来源:莞邑影像

作者:郝志勇归纳整理

图文来源丁香园作者归纳整理

一、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FNH(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良性的肝脏肿瘤样病变,年被Edmonson首先命名,年被WHO承认采纳,以中青年女性多见,与口服避孕药无明确关系。该病多数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大多为体检偶然发现。临床表现与病因:病灶较大时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感或腹部包块,自发性破裂出血少见,现认为其病因是肝动静脉血管畸形、肝血流持续增加引起周围肝组织假瘤样增生。

病理:典型的FNH为分叶状肿块,以切面中央有星芒状疤痕为其病理特征,增生的纤维间隔将肝组织分隔成结节状,结节内肝细胞形态正常,大小一致,无异形性,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窦状隙位于束状排列的肝细胞板之间,肝细胞板边缘有Kupffer细胞分布,个别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纤维间隔内可见厚壁血管及增生的小胆管,并有炎症细胞浸润。中央星状瘢痕是FNH的特征性病理表现,如能检测或者显示,则能准确诊断本病。

影像学表现:CT平扫时表现为孤立性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很少有钙化。当肿块呈等密度时,有时难以与正常肝组织区分,仅表现为肿瘤的占位效应,如肝脏的边缘膨隆、变形或肝脏血管移位等。多数病灶中心可见更低密度瘢痕,此为FNH与其他富血供肿块的鉴别点。CT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特点,动脉期可见肿块非瘢痕部分明显均匀快速的强化,病灶密度可以接近甚至高于腹主动脉,门脉期多呈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少数为略低密度。病灶中心瘢痕在动脉期一般无强化,随着时间的延迟,中央瘢痕对比剂缓慢充填,在延迟期中央瘢痕多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少数情况下,中央瘢痕始终无强化,可能与瘢痕中增生的血管腔闭塞有关,在瘢痕中心或病灶外周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且在动脉期中常可以显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表现

二、肝腺瘤hepatocellularadenoma,HCA肝腺瘤(hepatocellularadenoma,HCA)是一个通常在有口服避孕药使用史的女病患身上被发现的不寻常的良性肿瘤,虽然肝腺瘤的明确的发病机制仍然是未知的,但是在用含雌激素的或雄激素的类固醇药物治疗的人群里其发病率,发病的病灶的数量和大小明显地增加。而且,这因果的关系还与服用的剂量和时间有关,使用雌激素或雄激素的时间越长,剂量越大的患者发病的几率越高。另一易患肝细胞腺瘤另外的危险群体是I型肝醣贮积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腺瘤倾向与多发并且易恶变。虽然肝腺瘤病多表现为多结节的,大多数的患者是无症状的并且肝功能多为正常、血清AFP无上升,大的腺瘤可能引起腹部右上象限满胀感。然而,肝腺瘤的第一临床表现显示是自然的破裂或出血,导致急性的腹痛和相应的低血压甚至是死亡,越来越多的肝腺瘤多在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进行腹部多期扫描和MR检查时发现。

临床症状:早期常无症状,多在查体或上腹部其它手术中被发现,肿瘤较大,压迫邻近器官时,可出现上腹胀满,纳差,恶心或隐痛。查体时可见上腹部发现肿块,表面光滑,质较硬,多无压痛,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若为囊腺瘤则触之有囊性感,瘤内出血时,出现发作性右上腹痛,伴有发热,偶见*疸或寒战,恶心,呕吐,右上腹肌紧张,压痛,肿瘤破裂出血时,出现突发性右上腹剧痛,腹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可能与肝腺瘤的瘤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仅瘤细胞体积略增大有关。肿瘤内的急性出血灶呈高密度,陈旧性出血及坏死区为不规则低密度影。CT增强扫描动脉期多数全瘤显著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平衡期主要表现为等密度,这与肝腺瘤内血供丰富、仅由瘤周肝动脉供血、缺乏门静脉和胆管、造影剂的排泄较慢有关。与肝癌“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有所不同。而且即使肿瘤巨大也极少发生门静脉瘤栓。如果肿瘤发生明显脂肪变,则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病灶。肝腺瘤可以由囊变、出血、钙化、脂肪或糖类组成,所以典型MRI表为T1WI、T2WI混杂高信号影。肝腺瘤的成分一般都含有脂肪,所以脂肪抑制后高信号被抑制,肿瘤表现为低信号。如果STIR高信号无变化,则可能与肿瘤脂肪变较轻以及合并有出血或糖类有关。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见有出血(H),增强扫描显示穿透肿瘤的血管(箭头),出血区无强化。

女,48岁,因“子宫性功能出血”长期服用雌性激素。发现病灶六年,病灶逐渐增大。

肝细胞腺瘤伴出血坏死

三、肝脏海绵状血管瘤(thecavernoushemangiomaoftheliver)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可随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及肝组织受损伤程度而不同。其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肝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坏死后的肝组织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最后形成空泡状;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后,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肝内持续性静脉淤滞,引起静脉膨大;肝内出血、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发育异常,此为较多学者的认为。

临床表现: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主要表现为肝肿大或压迫胃、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引起上腹部不适、腹胀、暖气、腹痛等症状。体格检查:腹部肿块与肝相连,表现光滑,质地柔软,有囊性感及不同程度的压缩感,有时可呈分叶状。影像学表现:CT表现: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增强:增强-早期可见边缘结节状强化,随后见对比剂逐渐向中央扩展,至完全填充,与肝密度相同,“快进慢出”是其特征。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③延时扫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MRI:T1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2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

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方法。但小的、无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不需治疗,可每隔3-6个月作B超检查,以动态观察其变化。

四、多囊肝(polycysticliverdisease,PLD)人们所讲的肝囊肿通常指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其真正的发病率尚不清楚,目前临床上的病理有增多的趋势,其原因与B超、CT等影象学诊断方法普及有关。肝囊肿中以孤立性囊肿及多囊肝多见,孤立性肝囊肿通常无任何症状,若囊肿较大可出现压迫症状,如腹痛、恶心、腹泻等。囊肿的发生部位以右肝居多。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合并有多囊肾,多囊肝常侵犯整个肝脏,也有少数多囊肝病人的病变局限于肝脏的一叶或半肝范围。

病因多囊肝大多数为先天性,系肝内胆小管发育障碍所致。在胚胎发育时期,多余的胆管自行退化而不与远端胆管连接;若肝内多余胆管未发生退化和吸收,并逐渐呈分节状和囊状扩张,则可形成多囊肝。多囊肝常伴有多囊肾、胰腺囊肿、肺或脾囊肿及其他畸形,如脑动脉瘤、憩室、双输尿管、马蹄肾或室间隔缺损等,亦可作为其先天发育异常的佐证。多囊肝可发生于同一家庭的不同成员,属非显性遗传。

病理多囊肝的囊肿多数呈多发性,少数为单发性,也有因多房性融合成单发性。多囊肝绝大多数累及

全肝,囊内含清亮的无胆汁的液体,肝脏增大变形,肝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囊肿,可小如针尖,大如儿头,肝切面呈蜂窝状。囊肿亦可密集于肝的一叶,以右叶受累较多。囊肿大小可自针尖大小至8~10cm,但极少超过10cm。囊液可多至ml。囊壁薄内可有清液、浆液、胶状液,有出血或感染时可为血性或脓性,其中不含胆汁,比重常为1.。囊肿一般随年龄增加而缓慢增大,但肝体积可数年保持不变。当囊肿间隔破裂时,它可融合成较大的囊肿。组织学示肝小叶结构无改变,肝细胞正常,囊肿有纤维被膜包围,其囊壁是由胶原结缔组织组成,内衬柱状上皮或扁平胆管上皮,外层为胶原样组织。如囊内积液多,上皮可转扁平甚或缺如。除肝肾外,其他器官如胰、脾、肺、卵巢、精囊也可有囊肿,该病还可伴其他先天畸形包括脊柱裂及多指畸形。囊肿间一般为正常肝组织,久病者亦可出现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晚期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和门脉高压。

临床症状:患上多发性肝囊肿后,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右上腹痛,但程度不重。肝脏肿大和右上腹肿块,触之呈囊性感,无明显压痛。继发感染后可出现寒战和发热。多发性肝囊肿的肝表面可触及散在的囊性结节。如囊内出血,合并感染或带蒂囊肿扭转时,可有急腹症表现。少见有巨大囊肿压迫胆总管或肝管出现*疸的情况,可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

多囊肝的影像学表现:肝脏多发大小不等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如果病灶内含蛋白或出血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病灶不与胆管相通,常合并多囊肾、多囊胰。MRI呈多发囊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五、肝脏血管平滑脂肪肌瘤(hepaticangiomyolipoma,HAML)肝脏血管平滑脂肪肌瘤(hepatic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良性混合性间质瘤,多发生于肾脏,而发生于肝脏则少见,其临床特点是病人多无肝炎,AFP阴性,亦无其他脏器错构瘤,女性病人无长期服用避孕药病史。

影像学表现:

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周围无低回声晕,大多为不均匀的强回声,后方有声衰减或延迟效应。从此角度出发,HAML易于和肝癌鉴别。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一般无肝硬化、肝肿大的表现,造影剂注入后呈“快进快出”,类似肝癌的表现,但在增强后出现异常强化,与腹主动脉相仿,可测到-30Hu的部位,认定为脂肪成分。MRI:表现为不均匀的短T1,高质子长T2,无假包膜,与肝癌相似,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在WlTI上肿瘤信号由短T1变成长T1,可与肝癌相鉴别。由于HAML无癌变,无自发破裂的现象,可保守治疗。

另附:肝细胞癌影像学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CT:1.肿瘤病灶:平扫为类圆形或不规则低密度灶,坏死和囊变密度更低,出血密度增高。多数肝癌为以肝动脉供血为主,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内对比剂迅速下降,肝组织开始强化,至门静脉晚期和实质期病灶密度又低于肝组织;2.伴发表现:瘤周结构移位;门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主干或分支的充盈缺损;邻近器官受压;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水、脾增大。MRI:1.T1WI呈低信号,边界常不清楚,T2WI其信号高于正常高于肝组织;2.增强后肝癌实质部分强化,边界清楚③MR门静脉造影可显示有无门静脉癌栓形成。

患者男性,69岁。主诉:食欲不振伴乏力2月,黑便1月。B型超声:肝多发实性结节,肝脏占位病变不除外。CT上腹部平扫(Fig.5-1-1-3-a~b)及增强扫描(Fig.5-1-1-3-c~e)示:结节型肝癌,肝囊肿,左肾囊肿,肝硬化,脾大,胃底静脉曲张。

患者男性,69岁。主诉:食欲不振,消瘦半年。CT上腹部增强扫描(Fig.5-1-1-2-a~c)示:肝右叶、方叶巨块型肝癌(内坏死液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