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成立精准肿瘤中心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http://www.a5city.com/

9月7日,医院精准肿瘤中心宣布成立。

王红阳院士、林东昕院士、夏景林副院长、郭小毛院长和邵志敏主任共同为“医院精准肿瘤中心”揭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夏景林,医院/医院院长郭小毛,医院*委书记李端树,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医院大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病理科主任王坚,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薇等出席成立仪式。王红阳院士、林东昕院士、夏景林副院长、郭小毛院长和邵志敏主任共同为“医院精准肿瘤中心”揭牌。

夏景林副院长致辞

郭小毛院长致辞

李端树书记主持

仪式上,王红阳院士、林东昕院士受聘为“医院精准肿瘤中心”荣誉主任,邵志敏教授受聘为精准肿瘤中心主任。

*薇教授受聘为中心执行主任,王坚教授、胡欣教授、施锦绣教授分别担任中心副主任。

成立仪式上,学术期刊PrecisionCancerMedicine创刊揭牌。该学术杂志由医院和AME合作创办,郭小毛院长担任主编,王红阳院士、林东昕院士、于金明院士担任名誉主编,杂志致力于为全球的医生学者讨论精准癌症医学问题、交流实践经验、分享科研成果提供一个专业的学术平台,搭建起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东方与西方连接和合作的桥梁,推进精准癌症医学的探索,促进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

王红阳院士:肿瘤精准诊疗新进展

林东昕院士:TIGAR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邵志敏教授:肿瘤精准诊疗的发展与应用

会议期间,王红阳院士、林东昕院士和邵志敏教授围绕“精准肿瘤诊疗”这一主题进行分享,并探讨该领域最前沿研究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受到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好评。

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在仪式上表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首位死因,与上个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全国死因调查相比,当前我国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呈现直线上升;国家癌症中心最新肿瘤登记报告数据显示,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07/10万,死亡率达到了.89/10万;其中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根据《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世界22%,发病人数居全球第一。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恶性肿瘤还将面临继续恶化的趋势。

“当前恶性肿瘤防治策略中,有两个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其一是基于‘大人群’开展肿瘤的风险评估和早期诊断,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以求‘治未病’,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其二是基于‘患病个体’开展肿瘤的个体化诊治,达到‘精准治疗’,提高恶性肿瘤的疗效。”精准肿瘤中心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事实上,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复杂疾病,均受到外界环境、个体生活习惯和基因等多重因素的协同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防治,必须从个体的基因差异和外界环境影响等层面入手,‘量体裁衣’精准施治,而非单纯依赖宽泛的‘群体数据’。”

“精准肿瘤医疗”根据肿瘤病人个体在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异性,制定个体化的精准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是具有颠覆性的医学模式。但在当前,“精准肿瘤治疗”仍存在诸多挑战。邵志敏教授说:“首先,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使优势医疗资源和科研资源有机结合,导致临床需求与科研技术‘脱节’;其次,缺乏协作机制使医疗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样本信息有效共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足;再次,缺少一体化平台使产、学、研有效转化,导致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屡遭‘瓶颈’。”

据介绍,“精准肿瘤中心”的目标是建设一流的临床检测中心、大数据集成分析中心和创新示范性临床转化平台,提供涵盖早期筛查、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监控等临床与科研应用的高水准服务,为精准肿瘤医疗的推进“铺轨”、“注力”、“破瓶颈”,畅通肿瘤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郭小毛院长表示,“精准肿瘤中心”将在医院东院(周浦)建设临床检测标准实验室,所建检测技术平台达到国际标准,为精准肿瘤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心的建立,有望在国内率先实现肿瘤精准医学的跨越式发展,打造“复旦肿瘤标准”。

中心将以临床应用为导向,整合跨学科、跨体系的优势团队,实现临床实践与学科研究创新的深度“接轨”,攻克精准肿瘤治疗的关键问题;促进临床医学信息与科研信息数据的密切共享,让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碰撞出更多火花;以高通量的基因测序为基础,开展肿瘤诊断与治疗、基础和转化等领域的工作,打破科研成果临床转化的“瓶颈”,推进“精准肿瘤医疗”技术的产业化。

编辑:王懿辉王广兆

摄影:刘雁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