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肿瘤靶向治疗已处于成熟期,免疫治疗正在兴起。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目前最热点领域当属伴随临床研究的免疫机制及预测标记物研究,它涵盖了从晚期肿瘤治疗到新辅助治疗。尽管肿瘤免疫反应机制逐渐被揭示,但是与之相关的预测标记物依然迷离。近期在各大神刊上刊发了大量免疫治疗转化研究进展,其中病理诊断工作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中医院病理科应建明教授,就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标记物的现状和进展作简短回顾与介绍。
肿瘤免疫治疗对于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肿瘤治疗上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目前是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而是开辟了一个抗肿瘤的新纪元: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转为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给肿瘤治疗领域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治疗时机包括了晚期姑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术前新辅助治疗;用药方式上涵盖了单药治疗、免疫联合治疗、联合化疗、联合放疗、联合靶向治疗、联合抗血管药物、联合免疫调节药物、联合一切可联合的……;更让人兴奋的关键一点是治疗甚至不受癌种所限。
(一)肿瘤免疫治疗之现状与挑战
肿瘤免疫治疗前景非常光明,令人振奋之余,目前仍有两个重要问题期待解决:
1.毒副作用的管控:肿瘤免疫治疗刚刚起步,其毒副作用尚未完全被认识,目前认为远比化疗复杂,毒副作用已经限制了免疫治疗的进程,且联合治疗的毒副作用会更大。从总体看,尽管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很重的毒副作用,但发生率仍属于较低水平,且早期发现可控。有意思的是,更有研究提示,毒副作用的出现或许与疗效存在正相关。由于这实属非病理学科范畴,有待更专业学科领域专家来阐述。
2.疗效预测相关生物标记物的选择: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以PD-1/PD-L1阻断剂为主,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疗效的整体有效率为15%-65%(与肿瘤类型有关),大部分在20-30%。虽表现出有效时间长的特点,但有效率偏低。坦白来讲,疗效与大家的期望值差距较大。
因此,如何筛选出潜在免疫治疗有效的人群至关重要。下面就与大家一起理理思路,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看看理想的肿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生物标记物,离我们有多远?
(二)肿瘤免疫治疗之理论基础
要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之前,我们先看两个问题:
首先是实现PD-1/PD-L1阻断剂免疫治疗的前提。
根据PD-/PD-L1阻断剂免疫治疗的理论,其前提是肿瘤存在正常的肿瘤免疫反应,也就是说:
1.机体对肿瘤的形成、发展一直有免疫监视(肿瘤细胞有免疫原性的功能),只是因为肿瘤有一套免疫逃避机制,让机体的免疫监视沉默了(免疫系统默默地注视着肿瘤长大);2.除了免疫监视,还得有正常运作的免疫杀伤系统(关键时刻,与肿瘤免疫相关的各职能部门能相互协调起作用)。前者主要与肿瘤细胞本质相关,后者主要与肿瘤微环境相关。
其次是肿瘤细胞本身,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