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润发2021元旦消费报告发布新年伊始武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咨询网 http://www.csjkc.com/

新年伊始爱买米面肉充满艰辛的年终于过去了,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局势、经济发展、商业进程乃至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骄傲的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成为了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扩大内需、推动双循环是我们频频听到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关键词。

1月4日,基于全国近家门店元旦三天销量收据,大润发对外发布《元旦消费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内需市场,尤其是民生消费的一个新窗口,同时也从侧面印证双循环格局下的民生消费状态。

元旦三天内武汉消费力旺盛,在大润发购买商品的TOP10全是食品,占据销售榜单首位的是鸡翅根,紧随其后的则是大米、白萝卜和挂面。民生消费品是刚需元旦三天武汉人每日店均购买一吨猪肉去年就有研究报告显示,在新冠疫情下,国民消费理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结构也出现重大转移。民生刚需用品需求迅速扩大。《大润发元旦消费报告》显示,这种需求趋势仍在持续。

元旦三天,大润发在全国共卖出了超过1.3万吨大米。仅以单品来看,销量排在TOP10的,有7个单品均为大米。以品类来看,畅销的还有挂面、食用油、酱油、牛奶、酸奶、土豆、盐、纸巾。可以说是生活里缺不了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武汉,鸡翅根的囤货量最高,其次是大米、白萝卜和挂面,紧随其后的则是油条、鸡蛋、骨肉相连、带皮前夹等食品,看得出来在武汉人的心中,吊子里煨上萝卜汤,家里有米有肉,开年团圆聚餐,是迎接最具仪式感的庆祝方式。

此外,最具武汉特色的商品还是出现在武汉人最钟爱的“过早”场景中,元旦期间,武汉大润发油条每店日均根,名列全国前茅,远超全国店均销量约根的平均水平。元旦三天中,大润发门店现做的“非矾油条”(不添加明矾),全国一共卖出了61.5万根。按照大润发一根油条28厘米来算,相当于公里,超过了4个马拉松。

民生刚需里当然也少不了猪肉。元旦三天,大润发在全国售出了吨猪肉,约相当于成年可宰杀的头猪,其中武汉人每日店均购买约1吨猪肉,销售排名位同样居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牛奶这个营养价值高、老少皆宜的饮品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标配,真正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武汉市大润发,ml某牌子的盒装奶成为人们最多购买商品的第三名。二三线城市消费升级凸显波龙和车厘子成为假日爆款一手是民生刚需,一手是消费升级。大润发发布的《元旦消费报告》显示,这种“并进”的现象在二三线城市更为显著。相比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在消费升级上虽仍有距离,但趋势明显。在大润发88元一只波龙和29.9元车厘子的年度促销加持下,更多地方实现了波龙和车厘子自由。

元旦三天,大润发在全国共卖出了吨车厘子。上海市民买的最多,苏州紧随其后。有意思的是,在波士顿龙虾(简称波龙)的消费上,苏州则超过了上海,排在第一位,成为最爱吃波龙的城市,南京排在第三。

除了苏州、上海和南京,济南、合肥、昆明的波龙和车厘子也成为假日爆款。一袋大米+一盒车厘子,成为很多购物车的标配。南北饮食文化差异显著南方人爱大米北方人爱面点《大润发元旦消费报告》几乎可以看做是一张民生消费品地图,再次体现了南北饮食文化的显著差异。

例如,南方地区爱买米,湖北、广东、福建、云南销量最好的都是大米,而在东北则是食用油和面粉,可见吃顿饺子在北方人心中更代表家的味道。再例如,上海最爱买的是糖,再次印证了上海爱甜的口味,而江苏人买的最多的是面,苏式面能够在面界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有道理的,毕竟面条是北方的天下。当然,也有南北通吃的,比如油条,在华南、华北、华中、东北、华东五大区出现比较均衡的局面。

据悉,每年元旦开始,大润发都会推出年度促销活动“低价风暴”,今年超过2万款商品低至3-5折,持续14天时间。“低价风暴”从年推出,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堪称“线下双11”的鼻祖。

新年新气象。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份全国最大商超购物消费报告能够管窥一二:中国内需市场强劲,线下实体经济活跃;以国产为主的民生刚需和以进口为主的消费升级并行,彰显了双循环格局下的新气象;同时大润发92%的门店都分布在非一线城市,是下沉市场经济和消费活力的一个有力印证。(武汉广电融媒体记者罗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