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专家 https://m.39.net/pf/bdfyy/bdfzj/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小年是整个春节的序曲,一过小年就感觉春节真正来了。
在我们家乡有个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去开会,很像民间的年终总结大会。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家乡人供它麻糖糕,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或者说是用麻糖糊住他的嘴,他在玉帝面前就不能胡说八道了。所以这天,要吃麻糖包糕,以乞求上天保佑平安。并且供酒收买灶王爷的心。
小时候,老父亲早早买回一包麻糖,老妈把它藏了,等到小年这一天用来包糕,黄生生的素糕,包着麻糖,在油锅里炸厚厚的油皮,满身油泡泡,馋嘴的我们看着就流口水。但是第一碗必须敬供神仙,只见老妈盛一碗豆腐粉条烩菜,再夹一碗麻糖糕,放在灶神前面敬供了,母亲在炉子周围抹一层麻糖并且念念有词:“灶王爷爷本姓李,翻里作外都是你,用块麻糕糊住嘴。”老父亲信奉神灵,上三柱香,虔诚地跪着磕响头。那时候觉得好笑,现在想来,父母亲通过这种办法祈求神灵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是实实在在的爱。
过罢小年,民间认为诸神都上天开会去了,没有神仙管束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就赶乱婚。什么叫乱婚?就是不用请阴阳先生看日子,在二十三到除夕那几天都可以娶媳妇,聘闺女。村里经常有人办喜事,更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小孩子喜欢热闹,就满村追着看新媳妇儿了。
过罢小年,父母就没有闲着的时候,父亲常常是抽空去城里办年货,什么年画,糖果,红枣,香表炮之类。母亲则有条不紊地计划着每天的活。母亲手巧,是当地的有名的好裁缝。她首先要计划自己的裁缝活,梁村上下好多人家,过年的新衣服都是母亲做,更有娶媳妇聘闺女的装新衣服母亲要赶制。所以她白天黑夜不停地做衣服,做好了用个火烙铁简单的熨烫。那红稠棉袄,蓝卡几棉裤被母亲缝制得合身又得体,姑娘们笑盈盈地穿着,母亲也乐开了花。
过罢小年,就开始打扫屋子了。把屋子里能搬动的家什都搬到院子里,用白泥粉刷墙壁,这些活我从小就会干。白泥刷子含不住水,所以刷墙时头上,脖子里,衣服上全是白泥水,刷完一间窑洞就变成大花脸了。然后泥火炕,糊窗花,家中里里外外清洁得一尘不染,把崭新的年画贴上。时代不同年画内容也不同。六十年代年画是毛主席像,样版戏剧照,到七十年代有了电影明星照,八十年代胖娃娃,老寿星之类。以一番新的气象迎接新年到来。
“尘”与“陈”谐音,既指扫除家里的尘垢,也指清除旧岁中遇到的不快。这些活很累人,干完了腰酸背疼,但是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浓浓的年味,心里还是蛮高兴的。
过罢小年,家里就陆续做年货了。那些年,生活物资匮乏,一年辛苦劳作就等过年享受了。农村里没有新鲜蔬菜,副食主要是豆腐,粉条。农村人精打细算,自己做成本低,没有费用,豆渣也可以吃,所以几乎每户都制作豆腐。脱豆皮,磨豆黄,过豆糊,点豆腐,压豆腐,农村妇女们几乎个个都精通,孩子们也跑前跑后帮忙,完了可以赏一碗豆腐脑,滴一点香油,夹一筷子酸菜,也是少有的美味。那热气腾腾的豆腐用刀子打成棱形小块在篦子上,放到院子里,一夜功夫就冻得铁硬,黄生生的。第二天把它磕下来放在浅瓮子里够吃一个月了。
农村的腊月,活计紧锣密鼓,干完一件又一件。在小年前奶奶就泡上豆芽了。生豆芽是个技术活,首先要控制好温度,温度太高了豆芽会长毛根或者腐烂,太冷了生长期太长,长不长根子。腊月里,奶奶会把豆芽翁放在炕头上。其次要用干净的器具和水豆芽才不会腐烂。奶奶常用一个淘瓷小瓮生,每天早晨要给豆芽过水,一会把水控尽,把瓮子翻过放着,豆芽才长的齐整,粗壮。绿豆芽生好后用簸箕簸,把豆皮去掉。黑豆芽得一根一根去皮。油灯下,我们常常和爷爷奶奶拣豆芽,小孩子没耐心,拣一会就想跑,爷爷就把豆芽分配给每个人,一边拣豆芽,一边听爷爷唱山曲,爷爷那宏厚的噪音唱得山曲婉转而绵长,听得我们忘记了拣豆芽的烦恼,那种场景真的很温馨。
压粉条也是一项重要工程,因为在家乡豆腐和粉条是黄金搭档。和粉面也讲究技术,先在盆里放些粉面,用温水搅成面糊,然后用开水烫成粉茨,放入明矾,再加粉面和面,这活非常烫手,不小心就把手烫伤了,等到盒光,面光,手光就完成了。当时压粉条的工具是个木制的饸饹床子,庞大而笨重,把它架在锅上,一个人在上面压,一个人在下面接,粉条到锅里煮一二分钟,粉条就熟了,赶快捞出过凉水。粉条分宽粉和圆粉两种,宽粉做烩菜,圆粉可以做粉汤或拌凉菜。那粉条捞在篦子上,一托一托,冻硬了,也储存到浅瓮里。农户人家都有一间放粮食的窑洞,窑洞里摆满了做好的各样年货,这里是天然的大冰箱。
我最喜欢的是炸麻叶。那麻叶是米面和白面混合制作。米面糊制作很麻烦,先把糜米和小米用温水泡一晚上,然后磨成米糊,倒入大锅中烫面(家乡人称丝面),用少许柴火烧,熟一层铲一次,这样反复十多次就可以了,把面糊舀入大盆里放在炕头上醒发了。米糊可以蒸米面窝头,包红豆馅,绒虚绒虚一股米香味,挺好吃,把它冻了偶尔啃一块凉甜凉甜,沁人心脾,可以做孩子们的零嘴。
炸麻叶工序繁琐,得几个人合作,邻里乡亲轮番帮工,得和两种面,一大盆米面白面红糖混合面,对上碱水,软硬适中,和好醒发。一小盆纯白面和些小苏打。等面醒发好了就分工了,烧火拉风箱的,捏麻叶的,炸麻叶的,还得一个运输员。捏麻叶得巧媳妇儿,先把纯白面擀薄,再把混合面搓成圆柱形放上,裹起来,用刀切成均匀的剂子,捏成小燕子形状(家乡人称燕子为麻叶)两个翅膀翘起来。这边油锅里冒青烟了,运输员飞快地运送,麻叶进入油锅,随着油温的升高渐渐膨胀,变大变胖,白边包裏着红褐色,像一只只胖乎乎的小燕子升腾起来。慢火炸二三分钟,麻叶出锅了,飞入盆里油浸浸的,一盆又一盆,馋嘴的孩子们早已拿着狼吞虎咽了。农村人厚道淳朴,哪里炸麻叶孩子们就拥向哪里,吃得是麻叶,享受的是年味儿,感觉到的是亲情。这几天农村里,家家炊烟袅袅,随时都可以嗅到油炸,煮肉的香味。炸丸子,炸黄焖鸡,炸红烧肉,卤猪头猪蹄,真可谓香气四溢,飘过整个村庄。家家年货满满当当,年味香香浓浓。
屋子清扫明亮了,床单被罩洗干净了,漂亮的窗花贴上了,过年的吃喝做停当了,欢欢喜喜准备过年了。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家乡还有个习俗,小孩子正月里不理发,说是会对舅舅不利。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能理发。这时候,男人们互相变工理发,女人们则去城里烫头发,染头发。烧一大盆热水沐浴,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其实过年过节享受的是过程,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充满仪式感。人们在劳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制作中享受邻里亲戚之间的亲情。如果都到市场购买,似乎没有这种切身的体验,更感受不过浓浓的年味儿,生活是这样,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享受得就是生命的过程,如果没有过程,还叫人生吗?
来源:太原道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责编:无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