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据新华社报道带货新招,第三方测评的 [复制链接]

1#

你在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可能10个视频里,有3个都是广告测评,花样儿也是与众不同,甚至有的博主借着测评打假的名义做着推广的信息。那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说,可能看测评的时候被“种草”成功,但是入手之后发现自己掉进了“种草坑”,然后又快速的“拔草”,但是钱也花出去了,真是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

近些年来,某些“第三方测评”进行虚假宣传,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快速的实现变现,他们便耍起了“花招”,这么做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一、产品测评成某些商家“带货花招”

面对“超载”的网络信息,在下单之前翻看品测评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习惯,有数据显示称,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消费者会在下单之前查看“第三方测评”。

最近几年,这些“第三方测评”因其内容比较通俗易懂、测评体验具有可参考性而迅速“出圈”。但是有一些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一些测评博主仍然浑水摸鱼,导致许多消费者比较难决定,甚至最后可能会被骗。

主要有以下两点:

1、虚假宣传,差距大

在这里先拿面膜来举例,某些美妆博主在对一些可以褪红的面膜时,他们会先拍摄揭下面膜的画面,然后会再用烫水或者热水把皮肤变红,再后期对视频进行剪辑的时候调整一下顺序,从而达到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效果。包括还有一些测评衣服的,她们这些博主会用夹子把衣服的背面夹住,因此衣服就会显得非常修饰我们的身材,线条也会特别的完美,因为它们只会拍摄正面,这就会让消费者很难判断。

2、评价截然相反

有经验的人会发现,在平台上搜索同一款美瞳发现,有的人说戴上之后“没有干涩感”,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说“戴上之后会流眼泪”,这就让消费者比较为难,不知道该相信谁。有的商家会借着博主的名义去故意诋毁竞争公司,从而发生一些不太正当的竞争关系。

二、结合自己行业的感悟

小编是一个从业30多年的干货调料批发商,家里卖的各种调料加干货差不多上千种,光是仓库就放了二层楼,连楼道里都是货,干货的话像是银耳、木耳、干香菇,调料的话有花椒、麻椒、八角、辣椒、桂皮、香叶、草蔻、草果等等。让小编惊讶的是,某些直播间里,那木耳的调料价格简直低到惊人。

我们也都去超市买过木耳或者大料这些食材,其实它们的价格不是很低,都得大几十块钱,但是超市有的东西合算成一斤大概在上百元,但是他们会用g、g等含量进行出售,这也是一种套路。说白了也是一种智商税。而网上的一些直播间里价格却又低到离谱,一斤木耳的价格才12。

我们作为一个30年的批发商来说,12块钱的价格可以说是都不可能是进价,更别说卖价了。某些无良商家为了低价引流会用一些劣质的木耳或者增重过之后的木耳卖给消费者,长期食用必定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小编之前在某拼上无意间看到了大料这个商品,因为价格非常低,销量非常高,因好奇心驱使便点进去看了一下,在看商品主图和商品详情页的时候完全没什么问题,可是看到详情页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那些大料都是黑乎乎的,有的皱皱巴巴的,很难不让人认为是回收之后二次利用的,但是一些消费者根本不懂,甚至觉得是优质大料。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每一个人都懂的道理,其实我们对这些日常经常吃到的食材,心里都会有一个预估价,可是一旦低出或者高出这个价格的时候,必定有猫腻。

我之前也有写过在某些购物网站上买木耳的,才发现原来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件事,有的人评论的是回家泡了之后碗里面都是黑渣子,全都扔掉了,也有的人说买过一次木耳,确实上了大当了,也有人说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确实是这样,有太多的商家会用一些劣质的被明矾或者白糖增重过之后的木耳卖给消费者,或者稍微好点的商家会用优质木耳,但是标注克,可能收到货之后才发现,干燥剂就占了半斤多。这个时候,我们就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近有很多人开始注重这方面的事了,就比如发生在3.15时的绑海鲜用的绳子,不仅非常沉,而且非常吸水,那消费者就会用买海鲜的价格买到一堆绳子和脏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