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李华虹曹玥记者杨金光)莫名的胸闷气短,晚上睡觉憋醒,今年63岁的王女士被病痛折磨了近半年。医院检查,发现心脏上竟暗藏一颗直径达7厘米的“血管炸弹”,咳嗽一声都可能被“引爆”,造成致命性的大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根据王女士的情况,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和血管外科联合,为王女士进行了一站式“杂交手术”,以对机体内部损伤最小的术式,成功解除危机。
血管外科主任姜维良教授(左3)和心外科四病房主任谢宝栋教授(左1)讨论手术方案。
心外科四病房主任谢宝栋教授(右)在手术中。
心脏主动脉弓部暗藏拳头大小的“定时瘤弹”
王女士家住在七台河市,有高血压病史,但一直在严格控制血压。在半年前她出现了胸闷气短的症状,最近两周情况明显加重,睡觉会被憋醒,被病症折磨不堪。家人见状,医院进行检查,最终确诊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正常主动脉也就2厘米左右粗细,而现在的主动脉弓处的血管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瘤体最宽处直径7厘米,肿瘤有随时破裂的风险,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王女士一家人便从七台河连夜赶到了哈医大二院。
血管外科主任姜维良教授(右1)进行血管腔内手术。
红圈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
心外科四病房主任谢宝栋教授介绍,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王女士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位置较高,位于头臂干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案,该患者需要深低温体外循环并切断心、脑、全身血供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手术复杂、时间较长、创伤极大、存在诸多并发症的风险,像王女士这样高龄、有脑梗塞等诸多基础疾病的患者是难以耐受的。同时,又因病变累及全部主动脉弓,进行完全主动脉腔内治疗也有极大风险。所以,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使病人所受创伤最小,邀请血管外科主任姜维良教授进行会诊。
去分支手术和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后动脉瘤的dsa影像。
复合手术让两台手术变一台以最低的手术风险“架空”肿瘤
谢宝栋教授和姜维良教授带领团队在经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对手术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全科讨论后一致决定,为王女士实施一站式“主动脉去分支联合腔内隔绝术”的复合手术方式。“复合手术的妙处在于,将一台传统的深低温、停循环的高风险手术分解为两台风险相对较低的常温下心脏不停跳的搭桥手术和血管腔内手术,充分发挥两个科室的优势,降低了二者各自的不利影响,一站式解决复杂大血管病变问题。”谢宝栋教授介绍。
手术在杂交手术室顺利展开。谢宝栋教授和康凯教授在开胸未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进行了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的人工血管分流术,完成头臂血管完全去分支技术,保证脑部和上肢的血液供应。随后,姜维良教授带领团队在大腿根部开一个1厘米的小切口,将覆膜支架置入病变处,这样如同给大血管安上了一道坚固的防护网,使动脉瘤被“架空”,不再有血流通过,从而保证肿瘤不会破裂和生长,安全解除了王女士体内的这颗“瘤弹”。
姜维良教授介绍,复合手术室的建立,使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合二为一,适合于高龄并有高危风险因素患者的主动脉弓部的手术。将原本对血管病“分而治之”的外科搭桥术、微创支架术可以在同一单位、同一时间一气呵成,打破了学科壁垒,体现了微创的优势,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给患者提供完整、系统的科学治疗,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对于患者来说,由于无需在影像学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避免了在第一次手术结束后等待第二次手术的风险,还避免了二次麻醉、二次入ICU,在完全保证手术效果的情况下,手术时间缩短,降低了手术风险,节约了住院费用。
专家提醒,由于动脉瘤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一旦确诊为动脉瘤,尤其是直径超过5厘米,应尽早手术治疗,否则瘤体破裂,死亡率高达90%。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久咳、吞咽困难等,要警惕可能是动脉瘤压迫脏器出现的并发症,医院进行正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