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学点缀历史
岭南流派绽放异彩
——《中医肿瘤学》慕课第二期开讲
医学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
文/刘菁菁通讯员/陈壮忠
大家好,《中医肿瘤学》慕课第二期即将开课!
第一周的学习就干货满满:有林丽珠教授为大家带来的《中医肿瘤学发展简史》,还有张恩欣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说《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思想》。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报名参加,我们伴您同行中医肿瘤学的学习之路!
一、中医肿瘤学发展简史
《中医肿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历久弥新。中医肿瘤学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殷周至隋唐的早期孕育阶段,宋金元时期的科学理论形成阶段;明清时期专业学术成熟阶段,以及近现代开始的中西医结合新探索研究阶段。历史的点滴前进,奠定了今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地位与作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医肿瘤学在发展过程中萌生出了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广州中医院林丽珠教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带领我们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解中医药抗肿瘤的前世今生,一定会让您受益匪浅,启发多多。
二、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医治疗疾病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地医学发展的差异、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等因素,逐渐形成了反映不同学术见解和临床技能的学术流派。岭南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影响着岭南民众体质的形成、疾病发生与转归,从而蕴生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医学流派。
而中医肿瘤学在岭南医学流派的沃土上又发展出什么样的特色?张恩欣教授主讲的《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来为您详细解说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前世今生。
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思想
周岱翰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也是我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其学术思想根植于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中医抓经典,西医抓前沿”。周教授提出“带瘤生存”理念,以人为本,更新治癌观念,同时,周教授在肿瘤领域发展温病学说,首倡放射反应和放射损害属“火邪”、“热毒”论。
想知道更多周教授论治肿瘤的经验吗?课程精彩,不容错过!
《中医肿瘤学》慕课第二期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蓝本,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中医肿瘤基础知识介绍:从中医肿瘤学渊源到学科发展各个阶段(特别增设了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以及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思想的章节内容),从病因病机与发病学、肿瘤的四诊、康复治疗、中医肿瘤食疗学等展开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
第二部分为肿瘤临床治疗学:系统介绍头颈五官、胸部纵隔、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科肿瘤等常见的十一个癌种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进展,并根据肿瘤学科治疗的前沿进展增设了中医药防治西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章节内容。
《中医肿瘤学》慕课第二期快捷报名通道
课程开放时间:年09月17日-年12月10日
1.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