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研说JGG综述聚焦肿瘤基因组演化研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154115.html
年7月9日,JGG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胡*研究员团队题为“Delineatingthelongitudinaltumorevolutionusingorganoidmodels”的综述论文。该论文从肿瘤演化的模式、基因组学的发展对肿瘤演化研究的推动等方面,系统地概述和讨论了肿瘤演化的动态性与复杂性,提出利用3D类器官模型多时间点纵向测序的方法来研究肿瘤演化的优势。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体细胞的演化过程,体细胞突变或表观遗传变异改变了肿瘤细胞的适应性,为达尔文演化选择学说提供了证据。肿瘤演化理论对于理解肿瘤异质性、耐药性和转移的起源与发展机制,以及指导肿瘤的防治有重要研究意义。近年来,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方法的发展实现了肿瘤演化的定量分析,提高了人们对肿瘤演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由于通常情况下无法实现对癌症病人多时间点反复采样,我们对于肿瘤演化动态过程理解非常有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3D类器官培养技术可以较好地模拟肿瘤细胞的体内生长环境,实现对类器官连续传代培养、基因工程改造和多时间点纵向采样分析,在研究肿瘤的起源与发展,探索肿瘤异质性,理解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演化的影响,以及肿瘤演化的动态性与进化模式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潜力。

通过多样本测序推断肿瘤演化的模式与机制。A:三种多样本采样策略,包括多位点、多肿瘤和不同时间点采样;B:根据多样本中检测到的体细胞突变构建系统发育树;C:通过比较样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推测肿瘤演化过程中的克隆选择作用;D:利用纵向测序数据推断肿瘤演化过程;E:利用肿瘤类器官进行连续时间采样和基因组测序;F:肿瘤类器官克隆演化动态性的模式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逯召莲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胡*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SIAT优秀青年创新基金和第6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青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至年就读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导师吴仲义院士);至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1)结合多组学数据和定量模型,解析结直肠癌的转移和耐药机制;2)开发创新计算方法,利用基因组数据构建肿瘤的演化历史与模式。获得欧洲癌症研究协会“十佳论文奖”、美国创新基因组研究所博士后奖、人类前沿科学博士后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奖项。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NatureGenetics(3篇)、PNAS、NatureCommunications、PLoSGenetics等国际学术期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