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炎症因子与肿瘤的关系,这篇说清楚了 [复制链接]

1#

年,DouglasHanahan和RobertA.Weinberg在《Cell》上撰写题目为:TheHallmarksofCancer的综述,阐明了肿瘤细胞的6个基本特征[1]。

年他们在《Cell》上再次发表该综述的升级版,题目为:HallmarksofCancerheNextGeneration[2]。

整个综述简述了最近10年肿瘤学中的热点和进展(例如细胞自噬、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等),并且将过去的6个特征扩增到10个特征,新增加的4个特征之一就是: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PromotionInflammation)

根据该研究的论述,某些肿瘤通过免疫系统的先天性武器和自适应武器密集地进行渗透作用,从而在非肿瘤组织中表现出炎症状况的增多。

炎症可以通过向肿瘤微环境提供生物活性分子来帮助获得多种标志功能。

炎症明显在肿瘤演进的早期阶段有能力促进早期肿瘤发展为全面成熟的癌症。

炎性细胞可以释放化学物质,特别是活性氧,它们可以对周围的癌细胞积极诱变,加速其向高度恶性肿瘤状态的转化。

促肿瘤炎性因子包括巨噬细胞亚型、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促进肿瘤免疫细胞和拮抗肿瘤型免疫细胞同时存在。

肿瘤中互相冲突的免疫应答的平衡性,可能会被证实有助于预后,并且很有可能有助于设计重定向这些细胞对肿瘤破坏的疗法。

国内研究中,也有大量炎性因子和肿瘤相关的文献资料,例如在一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相关的综述中[3],总结如下:

与卵巢癌关系

卵巢癌患者中IL-6水平显著提高,对卵巢癌细胞株具有促进效果;IL-6水平与患者分期有关,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

与多发性骨髓瘤关系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L-6主要由骨髓瘤细胞分泌产生,在血清中高表达;其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

检测IL-6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和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IL-6与肿瘤密切相关,肿瘤不可切除患者水平显著高于肿瘤可切除患者;IL-6可作为肝癌发展转归的重要指标。

与乳腺癌关系

与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并与病变范围呈现正相关;IL-6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综述总结可以考虑通过监测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来合理治疗,同时白细胞介素6的监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相关炎性因子有很多,现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来观察在实际临床的应用。

炎症与癌症凝血功能

该研究中PCT、IL-6水平在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与D二聚体浓度均呈较强正相关。肺癌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强度与凝血指标存在关联,炎症反应和凝血过程彼此激活,共同促进病情进展,随炎症反应加剧,凝血功能紊乱越明显[4]。

鉴别恶性肿瘤发热

以下研究中A组为恶性肿瘤合并感染的发热患者,B组为恶性肿瘤非合并感染的发热患者。A组患者检测结果明显高于B组。PCT、IL-6联合检测在判断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时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5]。

肿瘤术后并发症

该研究中A、B、C组患者分别为术后仅感染并发症、仅心脏并发症、感染合并心脏并发症的患者,发现肺癌术后的PCT、IL-6血清水平都高于术前,其中感染合并心脏并发症和仅感染并发症,都明显高于仅心脏并发症。联合检测PCT、IL-6等可以成为肺癌术后并发症鉴别的有效手段[6]。

PCT、IL-6这两个*金搭档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上价值非常之大,相关临床研究非常之多,联合检测成为趋势[7],癌症患者需要提前防范和检测感染的发生,同时炎症和癌症的关联非常之大,联合检测PCT+IL-6有助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目前能做PCT、IL-6单项检测的厂家有很多,但两项联合为一个项目的仅一家公司,且拥有独家专利。深圳金准生物的炎症二联检IP组合(IL-6+PCT),其采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标本类型包括全血、血浆和血清型,仅一张卡加一次样同时出两项结果。其提供小型POCT检测仪,还有新推出的手持式即时检测仪,对于肿瘤科室的实时监测提供便利。

1.DouglasHanahan,RobertA.Weinberg.TheHallmarksofCancer[J].Cell,():57-70,

2.DouglasHanahan,RobertA.Weinberg.HallmarksofCancerheNextGeneration[J].Cell,,2(13):-.

3.钱小英,胡春宏.白细胞介素6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近况[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6(19):-.

4.杨铮雯等.肺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38(2):-.

5.王兴昌等.PCT、hs-CRP、IL-6联合检测在鉴别恶性肿瘤发热中的价值[J].甘肃医药,,36(11):-.

6.王彦,钟利英.肺癌围术期感染因子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清水平动态变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8(5):-.

7.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0(4):-.

转载自:检验医学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