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隐形冠军双塔食品吃干榨净一粒豌豆,把废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8月7日,立秋,金风渐至。

招远市金岭镇烟台双塔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包包蛋白粉在现代化无人仓储设备的操作下,整整齐齐装卸到货车上。

“这批产品大概有多吨,即将发往日本。”公司副总经理张树成显得很有底气,“双塔能从小粉丝厂成为当今世界豌豆蛋白产业的‘领头羊’,靠的是对传统工艺和科技创新的重视。”

双塔食品成立于年,起初是一个只有几十名职工的小型粉丝厂,经过28年的探索发展,如今已成为全国粉丝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龙口粉丝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豌豆淀粉、膳食纤维、工厂化香菇生产基地。

双塔食品高品质功能性蛋白深加工基地

小小粉丝厂:从濒临破产,到起死回生

要谈双塔食品不能不提及它的灵魂人物,董事长杨君敏。

年,金岭镇镇办粉丝厂到了濒临倒闭的境地,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技术员也几乎都被其他工厂挖走了。时年34岁,正任金岭金矿副矿长的杨君敏主动请缨,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招远粉丝生产有多年历史,是特色传统民间产品,是多少代祖辈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决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流失。”杨君敏临危受命,放弃了金矿的优厚待遇,将一颗心全部扑在了粉丝厂上。

杨君敏(右)双塔食品的领路人

多年前,招远人就开始以绿豆、豌豆制作粉丝,清光绪年间,来自宁波的杨氏族人在龙口成立粉庄“源兴义”、“通伯泉”,将招远生产的粉丝由龙口港装船外运,故得名“龙口粉丝”。自此“龙口粉丝”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

想在短期内使破败凋敝的厂容厂貌焕然一新,杨君敏下定决心在管理上做文章。“原来工厂的管理制度太粗放,工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肯定没有积极性,工厂自然做不好。”杨君敏背起铺盖卷住进工厂,40多天没回家,天天跟车间工人同吃同住,和老技术员促膝长谈,摸实情,找原因。工人们看在眼里,纷纷建言献策。

紧接着,杨君敏对工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人奉献大小直接与工资挂钩,落实了多项责任生产制度。工人们有了盼头,奋战三个月后,96年当年工厂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大家伙儿喜气洋洋过了个年。

车间质检线

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加油站”,严格的质量管控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杨君敏深知这一点。年3月的一天,质检人员在抽验正要发往日本的箱粉丝时发现一根头发,杨君敏闻讯赶到现场,马上召集全厂管理人员会议,当场把出问题的成品全部剪碎,并开除了包装车间的负责人。

工人们不理解,这是他们四天三夜的劳动心血,一根头发,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杨君敏严肃地告诉大家:“这根头发长在我们头上没啥事,但一旦进入粉丝袋中,它就会变成一根绳索,勒住企业的咽喉,使企业难以生存。”

科技创新,粉丝生产由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化企业转变

杨君敏和双塔食品的改革脚步和创新精神并没有因为企业顺风顺水的发展而停滞。“有了一点成果就想躺在功劳簿上,不创新、不发展、不跟上时代,企业一定会迅速被市场淘汰。”杨君敏告诉记者,对标准化、科技化、智能化的不断追求,使双塔食品从一家传统作坊式企业转变为现代高科技企业。

建立制度、稳定人心之后,提升生产工艺、稳定产品质量,就成了工厂必须跨过的坎。粉丝以前都是靠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产量少,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气候、温度、水质、甚至晾晒时的风力,都会影响到粉丝的质量。传统的生产办法只能靠主观经验,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标准统一。

智能化纤维提取车间

为此,公司专门成立研发团队,提高生产工艺。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乳酸杆菌剥离淀粉颗粒表面蛋白包膜生产改性淀粉的研究与应用技术”,通过成果鉴定会鉴定,成为粉丝生产由传统手工作坊向现化代企业转变的里程碑。

“把过去感性的人工经验变成科学化的确切数据,再根据数据自动调控。”张树成说道,“我们找到了最佳的浸泡时间、温度和PH数值等生产粉丝的必要条件,然后通过电脑统一控制,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由于新工艺从绿豆和豌豆中提炼的淀粉比例更高,从而使产出的粉丝丝质均匀、晶莹剔透、韧性高,废料更少。”自动控制生产还使得双塔食品的粉丝无须添加明矾等添加剂就可以保障产品的色泽和外观,成为消费者放心食品。

此后,双塔食品又响应国家提出的工业4.0战略和“中国制造”战略,建起了智能化车间。车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豌豆综合加工湿法生产线,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技术,瑞士ABB公司的DCS智能化系统,生产流程全部通过中央控制室来指挥、监控,形成了一个从原料输入到成品出库一体化的智慧体。

年,双塔全力筹划建设投资30亿元的生物健康科技产业园项目,包括万吨白蛋白提取综合加工项目、万吨豌豆功能低聚糖提取加工项目、豌豆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万吨全蛋白生产加工项目、氨基酸多肽水溶肥项目、能源配套项目、万吨变性淀粉生产加工项目、植物蛋白肉加工一期项目、豌豆蛋白肽项目等九个子项目。

产业园集合了双塔强大的核心科研团队力量,建成后,将为市场提供全蛋白、白蛋白、功能低聚糖等高端产品,产品推向市场后,不仅填补豌豆蛋白行业的世界空白,助推全球豌豆加工产业升级增效,还将巩固双塔食品在豌豆综合深加工领域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废料”循环利用“吃干榨净一粒豌豆”

制作粉丝必然产生废水,这是粉丝行业的先天性难题,“每处理一吨豆类原料,排放的浆液中都含有不少的残余豆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随废水排放到河沟和土壤里,不但被白白浪费,还会造成土地富营养化。”杨君敏说。

年,公司联合高校研发出“豌豆粉丝浆液提取蛋白及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技术”,经过多级提取工艺,使豌豆蛋白质回收率达到95.5%、纯度达到90%以上。

粉丝生产线

年,双塔进一步将该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年产万吨的食用蛋白项目正式投入运行,产品被应用于饮料、宠物饲料、保健食品等行业,还远销到美国、荷兰等国家,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十几倍。

不仅如此,公司还形成废水制沼、净水灌溉、沼气发电、余热循环利用、沼化余料肥田五位一体的高效循环发展产业链。在双塔食品工业园区,一排排规划有序的废水排放管路,从生产车间一直延伸到废水发电车间。在这里,废水经过酸化、沉淀等工序,被输送到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处理产生沼气,沼气可以转化成生物天然气,而处理达标的水免费供给周边村民灌溉。

杨君敏发现,原本作为猪饲料的豆皮、豆渣中还可以提炼出膳食纤维。于是,从粉渣中提取膳食纤维项目,成为双塔公司近年来重点开发的新项目。

“吃干榨尽”,是杨君敏对产业链的最终追求。杨君敏自豪地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环保是一种负担,而我们现在把负担变成了财富,让企业在治理环境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实现了效益。”双塔公司的这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创了粉丝行业发展的先河。

目前,以一粒豆子为中心点,双塔食品重点开发淀粉、蛋白、纤维等产品的高附加值,并着力推出蛋白肽、白蛋白、全蛋白、功能糖等高品质健康营养产品,打造国际高端食品领域第一品牌。

优化产业结构,循环经济带动

在双塔食品有限公司驻地南边的齐山村有一大片食用菌棚,这里是村民董存波一家的致富田,“大棚是双塔公司无偿提供我们的,种植香菇,公司以市场保护价收购,全程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董存波笑着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了解到,双塔食品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1+10”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实体经济稳健快速发展。同时,创造特色农业新业态,建成食用菌基地、绿蔬园蔬菜基地两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打造了国内最大的自动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利用废渣、苹果木屑进行食用菌栽培。

“我们在张星镇杜东村、齐山镇、毕郭镇均投资建有食用菌大棚,经过孵化基地培训出来的农户,回村后将技术广为传播,带动了多家农户增收。”公司工作人员邵安艺介绍。

为增加农民的收入,有效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双塔食品分别在齐山镇大吴家、金岭镇山李家、山隋家、员外沟等50多个村庄建起了粉丝包装车间,带动了周边包装车间和物流行业的发展,0多农村闲散劳动力得以就业,平均每户每年可增收3万元。

双塔食品还与毕郭联合社携手,整合资源,在毕郭镇打造两千亩的示范果园,提高当地果业的市场竞争力。

记者手记: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未来

农村大众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双塔食品的创新力度让人印象深刻,这家扎根于乡镇的企业,不管是在生产环节,还是管理办公环节,都有很多创新理念。

从一个面临倒闭的小粉丝厂,发展成现在的农业龙头企业,我们看到的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未来市场是一个创新型市场,双塔在研发、上升的过程中会不断创新,研发新产品,未来三到五年向高质量融合发展迈进。”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杨君敏信心满满:未来双塔食品还将用战略眼光谋划长远发展新动力,专注细分产品领域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做到行业引领,不断前行!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张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