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人爱蜜,却应偷之有道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这是我第三次去那座小乡村——枝江市安福寺的白杨冲村。它离我们家乡百里洲不远,但因为要早起排队过轮渡,所以一来一回路上要花掉三四个小时。

村子在高低起伏的丘陵之上,白杨环抱,在柑橘花开的四月里,漫山遍野是橘香氤氲,清爽、迷人。

这一天是非去不可了,因为柑橘到了尾花期,把最后一波柑橘蜜摇完,王叔和他的兄弟便要追逐洋槐花期北上去甘肃了。可能不少人羡慕他们这些“追逐春天的人”,但浪漫与甜蜜的背后,承载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辣。

你见过蜂箱吗?就是蜜蜂们住的房子,外表看起来是两个小木盒堆叠起来的大盒子,其实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继箱,储蜜用的,也可以理解为是小蜜蜂们干活的工厂;下层为巢箱,是蜂王产卵用的。

一般蜂王的寿命在5~8年,新出生的小蜜蜂,前3天比较柔弱,不用干活,第4~15天,在家做做清洁,打扫卫生,把那些死去的蜜蜂啊,虫子啊,搬运出去,而15天以后,就要出去采蜜了。

这样的一个蜂箱,可以管十来年,里面能容纳4~5万只小蜜蜂。

蜜蜂每酿造一滴蜂蜜,要采集十万朵花的花粉;每酿造一公斤的蜜,要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是11条赤道的长度,工蜂的寿命差不多在2~3个月。

这样的蜂箱,王叔有来个,一个蜂箱称为一个蜂群,这一百个蜂箱今年产出柑橘蜜近斤,看似很多,其实只是往年的二分之一不到,因为今年正花期的时候,下了一场雨,再加上低温,影响了采蜜。

王叔,名叫王其辉,安福寺吴家门村人,在邻近的白杨冲村山上有一片土地,从前是种满了桃花,现在改种了橙子树。

那一百多个蜂箱便安居在这片山上。他们家祖上便是养蜂人,快60岁的他,20岁出头就跟着大哥学养蜂,用他的话说——大哥是他的“启蒙师父”。

取蜜的时候,只见王叔点起烟,小心置放在一旁,这样很多小蜜蜂会因为被熏而躲到蜂箱下面去。

熏烟

取出巢脾,用柔软的毛刷小心地将趴在上面的蜜蜂轻轻地刷下来,再将巢脾放进摇蜜桶内,将蜂蜜摇出来。

这样摇出来的蜜并不一开始便是清澈的,会掺和着一些殉蜜的小蜜蜂,要再经过一遍过滤,便很是干净了。

我耐不住那满桶的橘香,操起一只杯子便到桶里舀蜜喝,太清甜了,这种感觉很奇妙,好像是小蜜蜂们专门为我准备的一场“蜜宴”。

蹲在桶前,身旁是那一百多只蜂箱,成千上万的小蜜蜂在空中嗡嗡嗡,忙个不停。唯有我这个闲人,品尝着这来之不易的甜蜜。

满满的蜜沫,是活性酶的象征

我突然心生愧疚:“王叔,你看这花粉是蜜蜂采的,蜜是它们酿的,我们啥也没干,所以这些甜甜的蜂蜜是小蜜蜂们分享给我们人类吃的才对。”

王叔和蔼地笑了笑,继续手中的活,语重心长地说:“这哪里是它们分享给我们的呢!分明是我们偷它们的呀!”

王叔用的“偷”这个字,真是妙极!

世人爱蜜,却应“偷”之有道:每年取下的蜜,卖一部分,留一部分,留的那一部分,是给小蜜蜂们过冬用的。

因为冬季无花,蜜蜂无食,很多人拿白糖水喂食蜜蜂,虽说无害,但在我看来,着实是很残忍的事。

“偷”之有道,更应售之有道。

为什么甜蜜的事业越来越难?因为以假乱真的市场,让人对纯正蜂蜜存在越来越多的误区:

比起自然成熟、不高温催熟的天然蜂蜜,比起蜂场现场摇蜜罐装、朴实无华的纯洁蜂蜜,大家好似更喜欢那些加了麦芽糖、蔗糖、果脯糖浆、淀粉、明矾等看起来质地、浓度都特别“好”的假蜜。

而这些藏在深山里的保持着“初心”的好蜂蜜,却少为人知了。

抹去嘴角那一抹甜蜜,望向那远方漫山遍野的橘树,那日天气极好,橘花香在阳光的照射下好像多了一丝温暖的味道。

这样的好天气,是很适合雄蜂与蜂王交配的,不是每一只雄蜂都能追逐到爱情的,只有千分之一的雄蜂能争取到与蜂王交配的机会,其中除了天气等外界条件限制外,雄蜂本身必须特别强壮特别优秀,才能在空中追到蜂王,与她留下爱情的结晶。

而剩下的那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雄蜂,既没有爱情,也没有工作,只能混吃等死,用婶子的话说,它们是“只吃粮,不打仗。”

养蜂充满了变数,天气、温度、花况、病害,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人说“勤养蜂,懒养蚕”,隐藏着蜂人的辛酸。

还要防着那好吃又奸诈的胡蜂,据说那蜂子,总是喜欢守在蜂箱门前,“一蜂当关、万蜂莫开”,将进出的小蜜蜂斩尽杀绝,然后进到蜂箱里偷蜜吃,可恶极了。

我们说话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王叔才取了一半的蜂箱不到。他待这些蜜蜂们,很温柔,令我不禁想起一句话:善待万物,万物也会善待你。

养蜂逐渐成为一件很稀有的事,试想,你多久没见过蜜蜂了呢?小时候青山绿水,蜂蝶成群的景象,是不是很久没看到过了呢?

蜜蜂其实是很脆弱的物种,对环境要求很高,眼下农药和污染越来越多,导致蜜蜂也越来越少,养蜂人养的不仅是蜜蜂,还是环境——“蜂来越勤花越旺。”

现在年轻人都出去了,老一辈的养蜂人,几乎都找不到接班人了,我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就想留在那山上,做一个养蜂人。

“去年冬天,陕西和山西的槐花受了冻,唯有甘肃的槐花开得好,今天这些蜜摇完,做完核酸检测,这两天就收拾收拾上北方去了。”王叔告诉我接下来的行程。

而这一去,便是风餐露宿三个多月:在甘肃有两个洋槐花期,6月初要到河北邢台采第一波荆条蜜,6月末再到辽宁采第二波荆条蜜。

这一路忙完了回家,就是8月底了,回来后,蜂群进行休整,入秋后,便要忙着繁殖越冬的蜜蜂,为来年春天做准备了。

落笔之际,这些养蜂人该是已经在北上的路上了,如果有机会,真想随着蜂群一起去,不知会有多少的趣事呢!等这些养蜂人秋天回来了,我再给你们讲这一路的酸甜苦辣吧!

(点亮“在看”,收看收听更多《阡陌的述说》文章,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