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化学练习卷1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在本试卷上或不在规定区域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航天员在“人造空气”的帮助下实现了太空长期生存。“人造空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人类的呼吸
B.醋的酿造
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
3.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量筒
B.试管
C.漏斗
D.烧杯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气
B.汞
C.氯化钠
D.金属镁
5.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氮气作保护气
B.明矾用于净水
C.液氦制造低温环境
D.氯气作消毒剂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D.液体的取用
7.关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两个氧元素
B.都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C.都含有一个氧分子
D.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大
8.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钛属于金属元素
B.钛原子里的质子数为22
C.钛原子的第二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9.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C.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10.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氧气的浓度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
D.纳米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与增加了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12.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是由多种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其中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氧化物
B.丙氨酸中含有13个原子
C.丙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用如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它的分析正确的是
简易净水器
A.有杀菌、消毒作用
B.有过滤、吸附作用
C.能得到纯水
D.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1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1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8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3个氢原子:▲。
(3)4个氯化氢分子:▲。
(4)2个碳酸根离子:▲。
(5)氢氧化铜:▲。
(6)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7)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高温的铁制枪管,得到“易燃空气”(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10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使用A、D装置和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原因是▲,改进措施为▲。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F为改进的收集装置: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端进入(填“a”或“b”),原因是▲;
②瓶内装满水,氧气从▲端进入(填“a”或“b”)。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8.(9分)小淳同学带回一瓶浑浊的河水,他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1)操作①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滤纸有破损
B.仪器不干净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常选用的物质是▲(填名称),这是利用该物质的▲性。
(3)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液体D,滴入适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有较少泡沫出现,说明液体D是▲(填“硬水”或“软水”);操作③的净水效果最佳,是▲(填操作名称);为了健康,生活中还可以用▲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19.(8分)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1)大量实验证明,▲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填字母)。
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数目C.原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
E.分子的数目F.分子的质量G.元素的种类H.元素的质量
I.物质种类J.物质的总质量
(3)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1。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
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20.(4分)小淳初步构建了“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依次写出A、B两点所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
(2)C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同时生成D,写出化学式:C▲;D▲。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右图所示的电解器进行水的探究。(电解器的气密性非常好)
水电解器
为什么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假设水的化学式为HxOy,测定x∶y的值。
(1)电解水11分钟后赶出水中溶解的气体,同时测定电解过程中a、b管中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2)确定b管中气体成分。实验如下:
(1)电解器玻璃管a中的电极连电源的▲极(填“正”、“负”)。电解器中的液体为很稀的硫酸钠溶液,此处硫酸钠的作用为▲,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
(2)写出电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知:电解开始阶段a管收集到的气体与b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明显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查阅资料可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g/L,氧气的密度是1.g/L。利用有关数据及假设的化学式,列出x与y的关系式:▲(仅列式,不要求出结果)。求解可得出x∶y的值约为2:1。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