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考押题水和溶液 [复制链接]

1#

押题1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A.明矾B.活性炭C.小卵石D.石英砂

押题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固定住一支注射器,向外拉动另一支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能恢复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U形管中加入的可以是硫酸钠稀溶液

C.实验时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押题3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D.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押题4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是NaCl,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若a是NaCl,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

C.若a是KNO3,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

押题5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I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押题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

B.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最大

C.20℃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D.20℃时,向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押题7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押题℃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两者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其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B.10℃时,甲、乙的两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10℃时,乙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10

D.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押题9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今年江西持续高温少雨,城乡供水量屡破历史纪录。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下列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湖水B.雨水C.蒸馏水D.地下水

(3)含氮的物质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是指_____(填编号)。

A.元素B.原子C.离子D.分子

(4)保护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5)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从水的变化看: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微观区别是∶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而水电解是化学变化,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爱惜水资源,应从我做起。请举出一个节约用水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水的蒸发C.水的电解D.水的净化

押题10溶液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泥土B.砂糖C.面粉D.二氧化锰

(2)衣服上不慎粘上油污,可选用____________(填“汽油”或“洗洁精”)轻松将其溶解而除去。

(3)农业上常用氯化钠溶液选用颗粒饱满的种子,以确保发芽率和苗木壮实。现需要配制g溶质质量为11%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称取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4)现有a、b两种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点M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保持85℃不变的前提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

③在32℃时,将30g的a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2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下图所示/p>

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填序号)。

押题1B

A.明矾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不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符合题意;

C.净化水时,小卵石可以过滤掉部分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不合题意;

D.净化水时,石英砂可以过滤掉部分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不合题意;

故选:B。

押题2D

A、固定住一支注射器,向外拉动一支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能恢复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气密性不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B、U形管中加入的可以是硫酸钠稀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实验时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押题3D

A、蒸馏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不符合题意;

C、汽油除油污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D、白醋中的醋酸会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反应促使水垢溶解,符合题意。

故选D。

押题4B

押题5B

押题6D

A、由图可知,10℃时,P点位于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则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丙的溶解度最大,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20℃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甲、乙溶液中有固体晶体析出,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既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有关,还与被降温溶液的质量有关,题文中、甲、乙溶液的质量没有明确,则无法比较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2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则20℃时,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乙物质和g水,向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中的

,选项正确。

故选D。

押题7D

A.①中温度为2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有50g水能够溶解硝酸钾15.8g,只加入10g硝酸钾,所以为不饱和溶液;③中温度为6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0g,所以有50g水能够溶解硝酸钾55g,而此时加入的硝酸钾有20g,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B.②固体有不溶的,③固体全溶,所以对应溶液的质量:③②,正确。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20g-10.45g=9.55g,错误。

故选:D。

押题8C

A.10℃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甲未完全溶解,乙溶解完,根据图-2知:10℃时,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所以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选项A错;

B.10℃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甲未完全溶解,乙溶解完,甲是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大于30g,所以乙是不饱和溶液,选项B错;

C.10℃时,乙完全溶解,故溶质的质量为3g,溶剂的质量为10g,乙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10,选项C正确;

D.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的溶解度增大,甲中未溶解的物质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选项D错;

故选C

押题9(12分)

(1)H2O(1分)

(2)C(1分)

(3)A(1分)

(4)B(2分)

(5)肥皂水(1分)加热煮沸(1分)

(6)水分子之间的间隔(1分)分子种类(1分)

(7)一水多用等(1分)

(8)AC(2分)

(1)水是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

(2)A、湖水含有可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为混合物,故A不正确;B、雨水,含有可溶性杂质和空气中的粉尘等难溶性杂质,为混合物,故B不正确;C、蒸馏水,几乎不含其他物质,为纯净物,故C正确;D、地下水,含有可溶性杂质等,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C。

(3)含氮的物质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是指元素。

(4)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水体污染,同时浪费资源,故A不正确;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轻对水资源污染,故B正确;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体污染,故C不正确;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故D不正确。故选B。

(5)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6)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而水电解是化学变化,改变的是分子种类。

(7)爱惜水资源,应从我做起。如一水多用等能节约水资源。

(8)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水是氢、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无法体现水的组成,故B不正确;C、水的电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水是氢、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D、水的净化,是物理变化,无法体现水的组成,故D不正确。故选AC。

押题10(10分)

(1)B(1分)

(2)汽油(1分)

(3)(1分)

(4)①在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2分)

②加足量b溶质或蒸发水(1分)

③65g(2分)

(5)bd(2分)

(1)泥土、面粉、二氧化锰均不溶于水,与水形成悬浊液,砂糖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故选B。(2)衣服上不慎粘上油污,可选用汽油轻松将其溶解而除去。

(3)需要称取固体的质量=g×11%=g。

(4)①点M表示的意义为:在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保持85℃不变的前提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为:加足量b溶质或蒸发水,故填加足量b溶质或蒸发水。

③在32℃时,将30g的a物质放入50g水中,由图可知,只有15ga能溶解到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

(5)由图像可知,第一只烧杯和第二只烧杯的底部具有硝酸钾晶体剩余,所以二者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第三只烧杯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恰好饱和,与前两只烧杯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也可能是该温度条件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第四只烧杯中又加入了25克的水,溶质质量分数比第三只烧杯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减少了;故选择b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