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九:溶液和溶解度曲线
溶液和溶解度曲线是中考重要考点,该考点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思维和分析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运用。但在该考点的计算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计算。主要掌握溶液的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氯气消毒和明矾净水。
1.“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NaHCO3饱和溶液一定比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20℃时,g水中加入5.85gNaCl固体和7.9gNH4HCO3固体,一定有NaHCO3晶体析出
C.该反应成功的关键是20℃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H4Cl、NaCl要小的多
D.若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C
A、20℃时NaHCO3溶解度小于氯化铵,饱和溶液一定比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错误。
B、氯化钠和碳酸氢铵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NaCl+NH4HCO3=NaCl+NaHCO3↓,g水中加入5.85gNaCl固体和7.9gNH4HCO3固体,生成8.4g碳酸氢钠,20℃,碳酸氢钠溶解度9.6g,一定没有NaHCO3晶体析出,错误。
C、该反应成功的关键是20℃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H4Cl、NaCl要小的多,正确。
D、若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错误。
故选:C。
2.山西运城盐湖是我国三大盐湖之,该地区的人们可采用“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方法来获取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请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从60℃降到40℃时会析出晶体
B.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50)
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
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
A
A、饱和Na2CO3溶液从60℃降到40℃时,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符合题意;
B、44℃时,Na2CO3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g/(g+50g),不符合题意;
C、“夏天晒盐”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冬天捞碱”是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降温结晶得到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年3月23日,神州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了一次“冰雪”实验。实验所用醋酸钠在20℃、60℃时溶解度分别为g、g。20℃时在烧杯中按下表配制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B.实验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实验③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5
D.加热实验④烧杯内物质至60℃,溶液质量增大
C
A、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g,①加入醋酸钠g能够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为g/(g+g)=5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g,②加入醋酸钠g能够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g,③加入醋酸钠g不能够全部溶解,只能溶解g,形成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g:g=31:25,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加热实验④烧杯内物质至60℃,醋酸钠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不同温度下,KOH、K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图中X、Y分别表示两种物质在水或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表示K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B.15℃时,18.5gKOH与g酒精混合得到.5g的溶液
C.20℃时,K2CO3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可用酒精除去K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OH
D
A、由图中可知:20℃时,X的溶解度介于~g之间。30℃时,X的溶解度小于g,而30℃时,KOH在水中的溶解度为g,因此X不能表示K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
B、根据图中及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0℃时,K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8.5g,因此,15℃时,18.5gKOH与g酒精混合得不到.5g的溶液,故选项错误;
C、20℃时,K2CO3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g/(g+g)≈52.4%,故选项错误;
D、由表中可知:碳酸钾难溶于酒精,而氢氧化钾易溶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除去碳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钾,故选项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