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温州苍南西南部的矾山镇,以明矾采炼而得名,采炼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其明矾储量占世界的60%,被誉为“世界矾都”。
7月7日至7月8日,天目新闻“名家读名镇——中国名家走进浙江名镇”系列活动走进矾山,活动由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支持,矾山镇人民政府主办,邀请黄亚洲、骆献跃、何涤非、钱明、卢文丽等名家,让这个以矾矿得名的名镇与诗歌、画作、书法、摄影产生化学反应。
活动海报
黄亚洲题栏目名
黄亚洲是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名家读名镇”栏目名就由他题写。矾山镇的整个行程中他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路上就创作了8首诗歌。
矾山以明矾矿而著称,一进矿石博物馆,黄亚洲的诗句就来了:
劈面看见的是一柱明矾的雪花石
它站在博物馆的门厅,迎客松的位置
作为世界各地矿石领衔者,它显得特别沉稳
“我来过苍南很多次,但从没来过矾山,”黄亚洲说,“下到矿硐以后,巷道的分布,矿工们生活的痕迹,都让我们能够回望过去。”
矾山镇的明矾采炼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如今,自然明矾的采炼早已停止,因采炼而形成的地下矿硐已经成为工业遗址旅游项目。
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地下矿硐
黄亚洲将矿硐比作明矾的“子宫”:
这个矿硐现在不归属工业部门而归属旅游部门
是很明智的
明矾回到了子宫
那种萌萌的状态,年轻人很喜欢
矿硐前“萌萌”地留影的黄亚洲
对于出产过《日出东方》《行吟长征路》等红色题材作品的黄亚洲来说,矾山镇青山上的一座烈士故居令人印象深刻。朱程将军是矾山一位矿工的儿子,年在山东地区反“扫荡”作战中牺牲,年仅33岁。黄亚洲写道:
他是矾山镇出去的,他戴着眼镜
他有矾一样明净的眼光。
骆献跃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这次他将自己投向矾山镇的第一眼,作成了水彩速写。
“前一天晚上我深夜到了矾山,第二天拉开窗帘,看见金色的阳光洒在山坡和老厂房上,十分壮观,连刷牙都顾不上,先画了一张。”骆献跃说。
骆献跃7月8日一早完成的水彩速写
矾山镇域有多处矿业遗址,有选料场、煅烧炉等炼矿工业体系遗产,据此打造了一系列工业遗产旅游基地。
“矾山很特别,既拥有厚重的工业文化,又离海近,有山有矿有海,每一次来都很有味道,”骆献跃这是第二次来矾山,“从美术创作的角度讲,我们来一次两次是不够的,多来几次,这里的自然人文环境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这次回去,我想好好结合来矾山的两次经历,创作几张作品。”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浙江画报》编辑部原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钱明总是穿着一件摄影马甲,“从视觉影像的角度,矾山镇的矿山、矿硐以及生产的车间都很好,这些都是立体的,具有厚重感、历史沧桑感的”。
钱明在摄影中
矾山镇福德湾古村沿山而建、坐南朝北,是一座因采矿炼矾而生而盛的村落,村中房屋多用石头垒造而成,所有道路都窄而陡,一条运输矿石的轨道穿过整个村落。福德湾是提炼明矾的主要场地之一,以前矿工们从矿硐之中采集原石,运输到此进行加工,提炼出清澈透明的明矾。如今这里已开发成商业街,整体建筑风貌并未改变。
“我去过很多村庄,浙南这里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垒成的,小小的窗户,连屋顶上都盖着石头,很有特色。”钱明说。
原来因为炼制明矾,福德湾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矾渣和矾浆,寸草不生,近年来停止明矾采炼以后,绿色的植被蔓延开来,与古村的石房子融为一体,厚重的工业感与自然味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卢文丽说:“当我们进入矿区,戴上安全帽,感觉好像成为了一个矿工,走向了历史隧道的深处,去挖掘祖祖辈辈挖掘过的,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矿藏。”
卢文丽接受采访
矾山镇的山腹中,常年恒温16℃的地下矿硐环环相套、层层相叠,矾矿工人开采后遗留下的这些矿硐遗址,有着白蜡石、雪花石、大花子等多种矿石。景区人员介绍:“这里的矿硐四通八达,岔道很多,若是没有向导,走上三天三夜也走不出来。”
卢文丽对生活在这里的工人们十分感兴趣:“这里勤劳的工人们用他们的汗水把这里的采炼技术和宝贵经验带向了中国,带向了整个世界。”
从古至今,这里的矿工们一直遵循《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水浸法”炼矾技术,沿用“焙烧、风化、溶解、结晶”四道工艺,千载之后,福德湾遗下了大量矾矿遗址,成为了一笔宝贵的遗产。福德湾矿工村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如今矾山镇的明矾都是用工业炼制而成,矾山的矿业从业者们去往世界各地从事矿业开发。
在矾山工业煅烧炉前的合影
《名家读名镇》是天目新闻全力打造的一档中国名家解读浙江名镇的短视频栏目,栏目邀请知名作家、书法家、画家、摄影家等浙江为主的中国文化名家走进浙江名镇,亲身体验、深入挖掘,以优秀作品呈现浙江名镇特色,以新时代文化力量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