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浊液是一种非均相体系,由含大量分子的颗粒悬于液体中形成,例如:水中的黏土颗粒,观察悬浊液中的颗粒,最终会沉降下来,且颗粒的体积越小,沉降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用显微镜观察,悬浊液的颗粒不断进行着布朗运动。
沉淀是在溶液中形成的固体,当溶解的物质的微粒聚集沉降下来时就形成沉淀而离开液相。沉淀可以表现为溶液中的浑浊悬浮物,或是聚集在一起的块状物体。
下面两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悬浊液和沉淀,以及固体颗粒和液相的简单分离方法。
1.振荡黏土与水的混合物
黏土;水;量筒;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将黏土和水的混合物注入量筒至量筒体积的1/2处,振荡混合物后静置,记录颗粒沉降的种类和顺序(如大小和顺序的相关性)。对于固体颗粒而言,体积越小,沉降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将上层乳白色浑浊液过滤,滤出一些颗粒,但滤液仍呈浑浊,因为黏土的颗粒可以穿过滤纸。悬浊液中的某些微粒可以悬浮很长时间,因为它们太小。
2.在黏土悬浊液中加盐
在一些热带国家,人们用建在河口附近黏土层的晒盐池结晶盐。
黏土;氯化钠溶液;石灰水;明矾溶液;试管两支。
将黏土悬浮液的滤液分装入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用作比较,在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滤液变得澄清。当河流中的黏土浑浊液与海水的盐相遇时就会产生这种效果。
改滴石灰水重复上述操作。
改用明矾重复上述操作。
思考
上述各种试剂添加在黏土悬浮液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3.用自制离心机澄清悬浊液
试管;细绳;粘土;水;硫酸铜溶液;离心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黏土悬浊液,将试管系上吊绳,绕头旋转。在旋转中较重的颗粒降到试管底部,颗粒从液相中部分分离出来。
振荡盛有悬浊液的试管后,用离心机离心分离,颗粒与液体分离较快。
用硫酸铜溶液做上述操作,不发生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