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吃油条往事专注青岛故事
TUhjnbcbe - 2023/11/6 21:01:00

文/刘书章看了网友有关吃油条的文章后,也觉得有话可说,因为“油条”这东西大约和每个人都有点联系。油条现在几乎成了许多人家早餐的主食,几根油条,几只茶蛋,几勺豆汁(或者是甜沫),一吃了事,十分便当。而我们家现在却是很少吃油条了,原因有三:一是嫌它贵,当然并非是贵得吃不起,而是因为它贵而多食无益。几年前油条还是一两元一斤,现在却是七八毛钱一只,有的甚至卖到一二元一只。油条的成分无非是面、油、碱、盐、明矾,而卖的价钱实在不值,偶尔食之尚可,常吃有害健康;二是因为油条制作上的使用和搀加有害物质,油条本身就是一种长期食用有害健康的食品,而现在的制作商们更是“雪上加霜”,或者是为了膨化而搀加肥皂粉,或者是为了减低成本而使用地沟油,这真是使人望而却步的事情。先前曾经有“拼死吃河豚”之说,而现在说“拼死吃油条”也并非危言耸听,小毒久聚不就成了大毒了吗;三是我们家地处较偏,要走几条街才能买到油条吃。以我的个性而言,为了吃点东西而跑远路、甚至有时还要排队,非不能也,实非吾之所愿也。虽然现在少吃油条,但是至今还是常常想起先前吃油条的事情,“香油果子”的吆喝声至今耳畔犹存。我小时候就没有少吃油条,记得在我学龄前和上小学的时候,早晨起床后,母亲就常常带我到街畔小吃摊上去吃早餐。这里有油条、粽子、切糕、甜沫、豆汁,而我常吃的是豆汁泡油条。那方法是,先盛上一碗滚烫的豆汁,然后再在豆汁里放进几只桃酥,然后就可以蘸着油条又吃又喝了,那味道是既甜又香又糯,可口极了。先前吃油条还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地方,就是一日三时都会有游商浮贩或者推车,或者挎篓,长街陋巷之中不停地吆喝“香油果子——”,你要想吃,把他们喊住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现炸出来的油条,直接用口咬着吃,又酥又香也是不错的。但是在那个年代穷人多,很少有人舍得单吃油条的,而是常常把油条作为“下饭”之物。譬如咬一口馒头,再吃一口油条,或者是把一只火烧掰成两半中间再加上一根油条吃。由于当时吃饭“油水”太少,有的人家干脆就用油条炒菜,或者用油条拌菜吃,以油条代肉,也是个不错的主意。用豆汁泡油条尽管好吃,但是有一个毛病,就是油条不再酥脆,后来我就改用甜沫泡油条,有点麻辣而又香甜的甜沫和油条一起吃可谓“绝配”。有一个时期我常常去省城出差,早晨就在街畔小吃,也常常吃油条,但是那喝的粥,既非豆汁又非甜沫,而是淀粉糊糊,尽管也是有点麻辣,也有豆腐皮,红小豆,海带丝,碎菜叶,但是从营养价值和口感上讲,还是等而下之的。正是因为油条在心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我曾经一度非常留意买油条时用的包装品,甚至在我曾经去过的地方,我都详加考察。我注意到,在我们这里包装油条先前是用一张纸条,把油条围拢起来握在手里就可以了;而在泉城济南就不是这样了,而是用荷叶来包装油条,这也许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缘故吧,就地取材,及卫生又方便还节省,一举多得;而在上海卖油条却是不再包装,而是用纸绳拴起来提着,仅此一点可见上海人的节俭和精明。这都是先前的事情了,现在大约都换成塑料袋了吧?而专家们曾经提出,塑料遇热是会释放毒性的,但是无论是卖者还是买者只图个方便,谁去理会这些!油条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起源至少在南宋以前,因为在南宋时人们就把油条称之为“油炸桧”,据说是用以表达对于卖国贼秦桧的愤恨。现在,在我们把这个传统的食品越做越粗劣的时候,油条却传到了国外,并且越做越精致。不久前曾经读到一本游记,说国人在美国买油条,一问价钱,贵得不得了,再仔细询问,原来人家的油条是“健康型”的——一锅油只用一次,然后作废油处理。而在我们,即便是在不用地沟油的情况下,就算那一锅油是正宗的好油,禁不住天长日久,苦苦熬炼,久用只添不换,而从这油中炸出来的油条呢,真不知是营养还是毒品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榨油条也是在花样翻新,不断地改进。近年来我几乎每年正月十三都去逛浮山所庙会,而庙会一大景观便是在一个角落里有近百人排队买油条,我大惑不解,上前询问,答曰:香油炸的,十元一根!“香油果子”受宠如此,可见传统食品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但是,无论千变万化,安全、卫生应当是第一要素,诸君以为然否?

不看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油条往事专注青岛故事